经济随笔丨看全年经济数据之际重读《之江新语》

马无邪10个月前95

原标题:经济随笔丨看全年经济数据之际重读《之江新语》

中国经济2023年的全年数据,近日正陆续发布。数据摆出来,“怎么看”很关键。此时不妨重读一本书——《之江新语》。开卷有益。

经济随笔丨看全年经济数据之际重读《之江新语》 经济学 经济 之江新语 行业新闻 第1张

从2003年2月到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给《浙江日报》专栏“之江新语”陆续写了二百多篇短论,后结集出版。《之江新语》内容丰富,文风朴实,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足迹。从当年的浙江,到今天的全国,结合起来看,利于读懂数据背后的含义。

在宏观数据里,GDP增速备受关注。2023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排在第一位。各界目前普遍预测,全年实际增速大概在5.2%左右。

整整二十年前,2004年2月,习近平同志写了一篇短论《要看GDP,但不能唯GDP》。文中写道,“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经济社会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立竿见影的发展是政绩,打基础作铺垫也是政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政绩,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政绩。”一个月后,《既要GDP,又要绿色GDP》一文又写道,“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新时代以来,粮食生产、环境保护等逐渐加入到预期目标中。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是“十四五”规划的要义。其中,不断扩大的规模、合理区间的增速,都与GDP直接相关。而“质量、结构”已摆在最前,“效益、安全”已不可或缺。

经济随笔丨看全年经济数据之际重读《之江新语》 经济学 经济 之江新语 行业新闻 第2张

看全年数据,从GDP入手后,不妨更多关注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新动能成长、产业链韧性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确保粮食能源安全等数据。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并再次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盯住高质量发展,才能看清今天中国经济脚步的真正底色。

2023年的中国经济,一路走来,“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特别不容易。看经济数据,既要看体现回升向好的数据,也不必回避体现难度与挑战的数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言不讳地概括了当前面对的一些困难和挑战,进而强调,“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经济随笔丨看全年经济数据之际重读《之江新语》 经济学 经济 之江新语 行业新闻 第3张

这种视野与态度,翻开《之江新语》也能看到。本世纪初,浙江经济遇到很多困难与风浪,特别是转型压力很大。怎么看待困难、化解难题?《要把困难当作机遇》一文中这样写道,“困难是一道坎,是一道分水岭。就像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是,机遇始终大于挑战。”

民营经济,就正经历着这场“鲤鱼跳龙门”的考验。

在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也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干过来的。”回望思想与实践的足迹——早在河北正定,出台“人才九条”。在福建工作时,概括了“晋江经验”。在浙江工作时,始终支持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经济随笔丨看全年经济数据之际重读《之江新语》 经济学 经济 之江新语 行业新闻 第4张

在《之江新语》里有一篇《利用民资大有潜力》。文中写道,“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扩大民间投资的规模,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

2023年,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上,全社会做了大量努力。前10个月,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全年数据,预计仍将保持这个态势。

重读《之江新语》,书中提到很多重要关系,既是当年浙江发展所面对的,也是今天中国发展要继续回答的。跨二十余年的纵深,其探索,历久弥新。

十八年前,在短短11天内,“之江新语”专栏曾连发四篇短论——《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讲的是“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讲的是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讲的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讲的是城市居民与广大农民。

看经济数据,怎么看出更多的内在关联?这四组“两”,恰能提供几把钥匙。

在短论《处理好三对时间关系》中,鲜明地强调——“一要善作善成,处理好部署与落实的关系;二要再接再厉,处理好坚持与深化的关系;三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部署与落实,坚持与深化,当前与长远——对照新时代以来的部署,对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这三组关系,一以贯之,紧扣当下,至为关键。

经济随笔丨看全年经济数据之际重读《之江新语》 经济学 经济 之江新语 行业新闻 第5张

看全年经济数据之际重读《之江新语》,感悟很深:

循着思想足迹,重温实践纵深,更能体会科学理论的力量,坚定与时俱进的追求。二十余年,沧海桑田。中国经济的不懈追求,有着不断深化、勇于创新的理论底蕴、实践脉络。从一省、一域,到全国、全局,内在相通,步步向前。

“之江新语”,果然常新。经济数据,“门道”在数字背后。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9499.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