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闯年关”

马无邪11个月前107

原标题:地方财政“闯年关”

地方财政“闯年关” 资金预算 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 行业新闻 第1张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杜涛 11月29日晚上10点半,忙了一整天的沈静终于有时间接电话,他告诉记者,刚刚接到领导通知,需要进行项目调度。“晚上10点后工作是常态,分管区长凌晨3、4点还会发消息,所以每天睡醒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领导发信息了没。”

沈静是中部某开发区的财政部门负责人,因为所在地区财政供养人员较少,在“三保”(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方面压力并不大,只是面向企业的奖补资金落实压力很大。

北方某地级市财政部门的李高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年底要筹措各种资金来应对“账单”。“业务支出部门来的时候,我们给不了钱,只能给个好态度。很多项目今年基本给不了钱,就说,‘看看明年成不成?’”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主要税种收入增幅出现不同程度回升,但整个2023年,地方财政整体的压力较大。

地方政府是中国经济体系中重要一环,而财政能力又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逐渐回暖的税收收入和中央财政的持续发力也正在进一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帮助地方财政部门度过“年关”。

11月23日,财政部下达了两则通知,分别是《财政部关于下达2023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预算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预算的通知》。

其中,2023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预算分配表显示,奖补资金合计4107亿元,其中已经提前下达3541亿元、本次下达566亿元;提前下达2024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预算分配表显示,此次提前下达的资金规模3401.1亿元,待2024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程序拨付使用。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设立,主要用于激励引导地方保障基层“三保”等必要支出需求,奖励地方改善县级财力均衡度、加强县级财政管理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

山东大学税务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华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10月份税收收入平稳回升,体现了财税收入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尤其是企业所得税连续两月正增长,意味着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经济效益有所提升,显示出经济一定程度的回暖。”

筹钱

11月底,李高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筹集本级财政供养单位12月份的工资。“资金保障是我的工作,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跟税务联系沟通,应收尽收;二是支出方面,暂停‘三保’之外的支出。实在平不了的帐,就只能挪到明年”

在这样的压力下,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也没了。年底突击花钱是指以前财政收入双位数增长时代,全年实际收入一般会高于年初预算,这种情况出现时,地方政府会在年底追加资金支出。现在的情况正好反过来,年初为了预算平衡以及给专项债发行留足预算空间,预算收入做的比较高,但是年底发现实际收入反而达不到年初的预算。

地方财政包括四本预算,即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李高所在地区的财政四本预算中社保预算基本平衡,但是另外三本预算都出现了短收情况,特别是其中的政府性基金预算,因为土地收入的下滑,受到的影响格外明显。

实际收入低于预算,很多业务部门的支出就没了着落。“年初做的预算收入年底完不成,但是支出预算已经安排出去,支出部门自然就来找财政要钱。即使给不了钱,也要给句话,”李高说。解决办法就是让支出部门再等等,2024年再列项目支出,要是2024年还是紧张,就等到2025年。

在目前的状况下,降低支出是一个重要方式,但支出易增不易减。

李高列举了几个问题:“人员工资能不能降?肯定不能。特别是基层的工资”“‘三保’的资金要不要保障?肯定要保障。其中教育的资金能不能拖欠?肯定不能”“政策的重点项目,领导的重点项目,能不能减少支出?肯定也不行。现在90%中央项目还需要地方配套,无非配套比例有高有低。地方争取中央资金,主要是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但为什么明知需要配套,还去争取?争取的初衷是什么?”

李高觉得,现在财政局长不好当,每周四分之三的工作内容与财政无关。节庆会议论坛、招商引资会议等,财政部门都要出席,招商引资引来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谈条件时,财政部门也要出席。

“只有一些不需要花钱的事情,财政部门不用出席,其他每个事情召开会议时,领导会先讲事情的重要性,最后都要提财政部门要做好保障工作,根本不征求财政部门的意见”,李高说。

李高表示,这也意味着,财政资金的“事前绩效评估”,难以发挥作用。做事之前,不是先看看有没有资金,而是决定要做事了,再让财政保障;财政资金不够的时候,便会让城投公司去融资,这也给地方带来了新的隐性债务;当城投公司资产负债表不好看的时候,政府再给城投装进新的资产,形成恶性循环。

财政局长的一天

11月29日这天,沈静主要忙了四件事情。

上午沈静去当地政法部门沟通,沟通内容是辖区一家企业因案件影响税款缴纳的问题。“没有结果,只能尽力沟通”。回到单位,沈静参加了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调度会。

下午的第一件事情,是去上级财政部门汇报工作,因为上级部门换了新的领导。忙完这些,沈静才有时间好好地思考当地财源建设的问题,他准备写一个资料,主题是“用钱买的财源能持续多久?”,他怀疑给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地价让利、租金水电费让利等行为,是不是持续性地有利于地方税收增长。

年关将至,沈静知道自己闲不下来,既要完成各种考核,又要迎接上级部门检查——比如关于专项债使用情况和隐形债务化解情况的检查。此外,他还要需要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完成税收任务,税收有缺口,就和企业沟通,让企业多预交税收,并尽量不要在12月之前申请退税。

沈静告诉记者:“实际状况是财力有一点,但是没有库款。这里的‘财力’指的是全口径收入中地方收入的预测数,但真正可用的是税收缴纳分成后的资金。目前的情况就是可能有‘数字’,即有‘财力’,但没有实际款项,还就无法保障全部的支出。”

前一阵子,沈静见到了几个同行,大家也是相互吐槽、互相打气。沈静目前最担心当地的企业奖补资金,如果不到位,企业可能会搬走,也会向上级政府部门反映。

什么是重要的工作?

东部某县区财政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手里有三件主要的工作:政策上报、工作台账、来年计划,往年最重要的预算编制反而要“往后靠”,因为这个往年最复杂的工作简化了。

政策上报就是总结2023年做得比较好的工作;工作台账是指2023年做了什么;来年计划是指2024年打算做什么。“现在预算编制不怎么重要,因为当前预算几乎把项目支出都压没了,只做‘三保’的预算,就比较简单了。”

该负责人所在地区面临着一定的财政压力,今年最紧张的一个月,财政收入不到2019年高峰的四分之一。因为前两年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给当地带来了财政收入,今年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行,导致相应财政收入下降,其他产业也没补上来。

与李高、沈静一样,该负责人的一项工作是完成各种考核,“年底要考核的太多,其中不少是与财政相关的,比如税收收入情况、税收占比情况、债务问题、财政资金的绩效以及促进产业发展情况等。”

该负责人说,目前基层财政部门的考核大同小异,但不同地区有自己的考核标准。其所在地区有一项产业发展的考核指标,这一指标由市里向下分配,各个部门有不同的产业发展目标,比如卫生健康部门有促进卫生健康医疗产业类发展的指标。此外,地方还有一些招商引资的考核指标。

但这些指标无一例外需要一定成本支出来完成。比如,在境外有分公司的企业,就将其境外公司挖到县区来注册,分公司不一定产生真实交易,但是对于县区来说,也是完成了吸引外资的指标,只不过需要付给公司一定的资金成本。

今年年底,该地区也在清理欠款,主要是地方财政欠企业的欠款,其中即有民企也有国企,即有施工欠款也有财政补贴欠款,但即使清理后,也不一定有足够的资金支付。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沈静、李高系化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8497.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