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能否“回流”?时间银行给出解答

马无邪12个月前85

原标题:善意能否“回流”?时间银行给出解答

善意能否“回流”?时间银行给出解答 时间银行 行业新闻 第1张

目前“沪助养老时光汇”已在上海8个区进行试点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年轻时播撒的善意能否“回流”?

恰逢2023年敬老月,“沪助养老时光汇”主题展示活动今天举行。其前身是时间银行。今年6月,该活动更名为“沪助养老时光汇”后,去掉了带有金融属性的“银行”二字,更强调助老概念。“对于老人来说,与其说这是一家可存储志愿服务时间的银行,不如说这更像是互助养老的新载体。”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这样注解。

数据显示,目前“沪助养老时光汇”已在虹口、长宁、徐汇、普陀、杨浦、浦东、静安、崇明8个区进行试点,共注册“时光伙伴”10420人,完成服务时长(时间币)129176小时,共计服务老年人15851人。“时光伙伴”以低龄老年人为主,50-69岁的占比近60%,50岁以下的中青年志愿者占比约11%。

年逾七旬的李伟保是“沪助养老时光汇”积分榜中分数最高的志愿者之一。一年365天,他几乎风雨无阻地来到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最初,支撑他的动力是前来看望年逾九旬的母亲。他怕母亲住不惯养老院,因此不时来说说体己话。久而久之,性格外向的他与院内老人打成一片,成了大家的“大儿子”。“这份感情就再也割舍不下了。”为了更好地陪伴老人,他甚至还自学自考了太极拳、摄影师相关证书。“有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大家。”

不只是李伟保。在上海,逾万名“时光伙伴”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为老人提供多样服务。“不少志愿者直言自己不求回报,可作为政府部门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呵护好这份善意,通过政策机制引导鼓励放大更多公益行为。”有专家认为,时间银行的诞生,正是一种善意的循环。

其背后要突破的难点,就是如何实现志愿服务时长的“通存通兑”。数十年前攒下的志愿服务时长,数十年之后,能否不受服务地点的制约,在任何地方都能如愿兑换到自己想要的养老服务或产品?为此,市民政局等牵头部门先从载体入手。有意愿参与服务的老人可通过全市统一的“沪助养老时光汇”微信小程序进行注册和认证,成为“时光伙伴”。目前,小程序中发布的服务需求包括情感慰藉、协助服务、出行陪伴、文体活动、健康科普、法律援助、培训讲座、指导防范金融和网络风险以及其他个性化、特色类服务九大类。

此外,还积极鼓励青年志愿者参与,并可将时间币赠与满足服务对象条件的直系亲属,或者将时间币捐赠到平台统一的公益账户,用于需要帮助的特殊老年人群体。

作者:王嘉旖

文:王嘉旖 图:邢千里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7764.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