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地方的经济增长困境

马无邪8个月前75

原标题:地方的经济增长困境

原创 地方的经济增长困境 宏观经济 经济 经济增长 行业新闻 第1张

众人拾柴火焰高。

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它的经济总量,其实就是若干个地方共同经济增长的结果。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至少有15个省市没有实现去年的增长目标,多个省市上报的今年增长目标也低于去年。

这大致上也说明了经济结构的总体趋势,那就是放缓,但放缓并不意味着不追求增长,而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增长。

现代商业社会的逻辑,或者说内核一定是追求增长的;对个人来说,我们有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渴望,具体体现在收入、物价上,这能够很好反映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

而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增长更显得至关重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把全球格局看作是一个个分散彼此竞争的棋盘,那么增长,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抓住自身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它。

但眼下,对一些地方来说,的的确确遇到了增长上的瓶颈。

而这个瓶颈,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最近几年内才开始显露出来的,如今这两种因素彼此发挥力量,各自影响着地方的增长路径。

原创 地方的经济增长困境 宏观经济 经济 经济增长 行业新闻 第2张

从总量上看,去年我国经济增速是5.2%,高于最初设定的5%的目标,但在具体到一些地方上,差异其实挺大。

例如黑龙江。

黑龙江去年的经济增速只有2.6%,远低于其6%左右的增长目标;江西去年的增速为4.1%,也低于最初设立的7%的增长目标,河南的增速也低于最初目标1.9%,甚至是过去经济最为发达的一线城市上海,也没有达到最初设定的增速目标。

当然,给经济增速设立一个目标,这就好比我们个人在新年初始给自己做一个规划,今年收入增速达到多少,有一个目标,接下来就是拆分目标,最后就是执行层面,但计划和实际落地,当然最终一定会有差异性。

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不同之处则在于,随着过去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延续性,每到新的一年,对一些地方来说,增长目标既是一个决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恐怕也是颇为烦恼的一件事。

增长,就需要找到新的着力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东西,而一些地方由于人口、地理因素甚至是债务的限制,这也让各地的增长目标,并不相同。

截止到本周五,已经有27个省市区公布了2024年的增长目标,其中只有五个高于去年设立的增长目标。

北京就是其一,新的一年202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立在5%左右,高于去年设立的4.5%的增长目标。

而这样做,是有利于稳定预期和提振信心的。

但除开5个省市区设立的经济增速比去年高之外,其他更多地方都是持平或比去年更低,这也意味着,新的一年里,2024年,地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恐怕还是经济增长困境。

从实际的情况分析,2023年对地方来说,由于2022年的基数更低,加之2023年的报复性消费,尽管它没有大规模发生,但在一些地方,依然是出现了旅游热,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地方要想找到新的发力点,新的经济路径,自然也要比过去更为困难一些。

这一点,其实我们也能够很好从短视频中反映出来。

从2023年开始,全国各个地方,都开始不遗余力推出自己的短视频营销,其中都各具特色,甚至还有当地文旅局亲自上阵拍摄旅游宣传视频。

从淄博的烧烤热,到冬季的“南方小土豆”,这些热度之所以能够快速传遍全国,那自然是具备了传播热度的一切优势,一个符合、一个简单易于传播的鲜明特点等等,背后更深一层的对人的异化,反而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毕竟,对眼下来说,各个地方的“旅游争夺战”,本质上也就是一场竞争,全国总人口14亿人,常常旅游的群体都是固定的,这也意味着,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各地要想吸引旅游拉动当地GDP,唯一的办法就是竞争,不断推出新的营销点,来拉动旅游。

原创 地方的经济增长困境 宏观经济 经济 经济增长 行业新闻 第3张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的沉重债务压力,也让这些地方在经济刺激上,能够施展的空间,可能并不会太多。

例如被认定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数个省市区,它们分别是:辽宁、吉林、贵州、云南、天津、重庆、和三个自治区。

在债务高压之下,这些地方原本可能用基建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路径,也可能也会失灵,因为更大的债务压力之下,这些地方也不得不缩减开支,防止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

本质上,个别地方所面临的经济增长困境,更多还是因为“水土不服”导致的。

过去三年的新冠病毒,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方的开支加大,加上那三年包括现在,房地产行业陷入下行,新房销售不及预期,这也导致地产开发商拿地盖楼的需求降低,更不用说一些地产开发商自身面临的现金流危机。

这和地方经济增长有什么关联呢?

其实就是土地出让金,这是一些地方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1994年分税制开始,土地出让金就被划分为地方收入,出售土地来获得收入,成为了许多地方的发展路径。

根据数据,仅2017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5.21万亿元,卖地收入与不含补助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57.25%。

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6.69万亿元,但此刻由于房地产行业已经面临下行风险,这也导致这个数字同比降23.3%。

而在过去的三年里,许多地方开支加大,但土地出让金却更少了,这也导致去年以来,各个地方所面临的经济增长压力越来越大。

过去的老办法可能很简单,地方拿钱出资修路、盖楼、公共设施、市政道路等等,这几块下来,地方的GDP就能够上涨不少,但随着地方的债务问题不断凸显,这样的老办法显然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模式。

随着征地拆迁成本的逐渐增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逐年上升,地方通过土地出让获得的净收益也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土地金融和地方债取代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最重要的土地财政。地方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大,给宏观经济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而现有的土地模式也难以持续。

因为支撑它的根源,在于一直上涨的房地产市场。

但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行业的需求是会永远上涨的,需求一定会逐渐被满足、得到饱和。

如今,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总量开始减少,农村人口的迁移开始加快或固化,这些因素都导致在可见的未来,一些地方所面临的挑战还会更大。

尤其是那些受制于地理因素限制的地方,人口不断迁移,如果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来拉动当地经济,就很难维系。

原创 地方的经济增长困境 宏观经济 经济 经济增长 行业新闻 第4张

当然,除了地方的收入降低之外,靠基建拉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本身也是不可持续的。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对于GDP的拉动率由2009年的8%一路下滑到了2017年的2.21%,一些基础设施由于人口和利用率边际效益的因素,事实上也已经成为一种浪费。

例如,《中国经营报》在2013年的报道就曾指出,某地多个工业园区占地面积超过1万亩,规划引进企业1500家左右,实际上只有入园企业50家。

新华社也曾援引数据称,截止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相当于我国两个多总人口的体量。

滨海新区在2015年曾被某搜索引擎列为鬼城,通过数据追踪,认定这里活跃人数不足,到近年来,这里有所改善,但许多办公楼仍然是冷冷清清,人口总体来看并未达到预想效果。

当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入都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带来足够的收益时,对地方来说,要想经济增长,那么唯一的路径,可能还是在于吸引人口。

不论是吸引人口来旅游,还是吸引人口来常住,都能够很好拉动当地GDP,促进经济增长。

因为本质上,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同样也是一个地方的GDP,当人们来到这里旅游或常住,其实就是在这座城市做贡献,创造GDP,拉动经济增长。

当人口流入比迁出更大的时候,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该城市的经济增长,一定是正向的。

这大体上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过去一年时间里,各个地方都在不遗余力拍摄旅游宣传视频,本质上就是为了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创造效益。

而这,也是地方经济增长的最优解,以人口来决定人们的消费、就业和旅游。

美国社会历史学家詹姆斯·巴雷特研究了20世纪美国城市发展以及工业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由于工业化促进了劳动分工,所以要获得最大规模的生产效率,就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去填充每一个岗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口众多且密集的城市获得的相比农村更多以及更快的发展机会。

对地方来说,人口尤其是相对年轻的劳动力人口,才是解决地方经济增长路径的最优解。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9768.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