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冰雪经济观察|吉林:西部盐碱滩变“冬捕经济带”

马无邪10个月前94

原标题:全球冰雪经济观察|吉林:西部盐碱滩变“冬捕经济带”

全球冰雪经济观察|吉林:西部盐碱滩变“冬捕经济带” 查干湖 行业新闻 第1张

参考消息网1月18日报道(文/褚晓亮 王昊飞 马晓成)吉林西部,地处中国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典型分布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并列为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这些年,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相得益彰,让吉林西部盐碱滩实现华丽蜕变。

每年冬至过后到次年春节之前,即吉林西部的“冬捕季”。其间,松原查干湖、大安月亮湖、镇赉哈尔淖、洮南四海泡等地的大型冬捕点位竞相上线,加之星罗棋布的小型泡沼点位,形成局部风格各异、整体蔚为壮观的“冬捕经济带”。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打卡传承千年的冬捕奇观。

“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冬捕经济不断扩展外延、释放红利,让吉林西部找到了推动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轨道。

“冰湖腾鱼”打造特色产品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一声声响亮的号子,唱响了“冰湖腾鱼”的序曲。

渔工们头戴皮帽、身着皮袄,吟诵祭湖辞,畅饮壮行酒,开始冬捕作业。约半米厚的湖面冰层上,他们用“冰镩子”打出冰窟,再用长杆把渔网送进水里。七八个小时后,清脆的扬鞭声中,八匹马喘着粗气拉动绞盘,使渔网慢慢从冰窟里浮出水面,数万斤鲜鱼在氤氲的水汽中连蹦带跳地被拉上冰面,让湖面上围观的人群瞬间沸腾。

祭湖、醒网、捕鱼、烹“头鱼宴”,传承自辽金时期的北方原始渔猎活动,让游客们忘了严寒,拍照、选鱼、直播、大快朵颐。这就是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举办的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现场的场景。“查干淖尔冬捕习俗”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这里的鲜鱼产品蜚声海内外。

在吉林西部“冬捕经济带”,查干湖并非一枝独秀。“朋友们,出鱼了!哈尔淖国营渔场今天头一网,想吃野生鱼的请在评论区留言。”距离查干湖120公里外的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一家鱼庄里,老板谢淑文正在通过抖音平台进行直播。依托松花江最大支流嫩江滋育的哈尔淖水库,镇赉近年来重塑冬捕地域符号,擦亮“北方渔岛”的招牌。

在吉林“东雪西冰”的全域旅游格局下,白城、松原虽无雪山、雪场助力,却可依托冬捕经济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产品,如与洮南四海泡联动的“冰汤圆”文化节、与大安玉龙湖联动的冰雪嫩江湾景区、与洮北查干浩特联动的大学生雪雕文化旅游节等,加上冰雕展示、冰上龙舟、雪地足球等体验活动,使吉林西部成为冬季旅游的后起之秀。

生态逆袭重现水清鱼肥

吉林西部水草丰美,湖泊密度大。曾几何时,这里受气候变化、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其中白城荒漠化比率一度高达40%,被称为“八百里瀚海”。查干湖、哈尔淖、月亮湖等湖泡持续“缩水”,不仅伴生生态困局,也导致当地发展受阻、资本绕行。

查干湖畔的一些老住户犹记,当年湖面面积从几百平方公里“缩水”到几十平方公里时,当地许多人无奈把河道内的水盛出来熬盐、熬碱卖钱。48岁的白城市通榆县兴隆水库工程科科员车明富回忆,当年向海湿地面积萎缩至1/10时,众多靠打鱼为生的工人迫于生计只能到干涸的湖底种植葵花。

以水破局,让吉林西部盐碱滩实现生态逆袭。近10余年来,松原、白城等地在植树造林、草原治理等既有举措基础上,依托“河湖连通”等重大工程,以提水、引水、分水的方式将汛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富余水资源存蓄到天然泡沼和湿地,破解了旱期无水可用、汛期余水难存、质量难以保障的瓶颈。

河湖之间“主动脉”打通,湖泊之间“毛细血管”疏通,使吉林西部重现水清鱼肥。“水里有鱼,冬季才有鱼可捕。”洮南四海泡水库管理所主任邱吉飞说。据介绍,近年来在吉林西部,仅白城全域就增加了2.5亿立方米可蓄水能力,改善和恢复了64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进而逆袭为全省渔业产量第二大市。

“搞冬捕,更须珍惜鱼类资源。现在我们把一寸的渔网网眼变成四寸半网眼,让小鱼有充足的生长时间,使鱼群得以壮大。”大安市月亮湖水库管理局职工周艳峰介绍。

盐碱地综合治理成效显著,让吉林西部生态劣势逆袭为发展优势,“鱼肥米香”逐渐成为这片区域的关键词。

三产融合挖掘“金山银山”

灶坑里柴火噼里啪啦,大安月亮湖畔的鱼馆老板邹文艳掀开大锅盖,入锅一条20斤重的新鲜胖头鱼。“再淋上几勺配制酱汁,一股浓香弥漫而出,这味道老像样了!现在客人特别多,就像赶大集一样。”邹文艳说,连日来每天招呼十几桌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天南海北的游客多了,光靠家常炖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邹文艳说,如今吉林西部各地的鱼馆在烹饪方式上也实现了提质升级。“热可清蒸、红烧,冷有刺身、鱼生,一条大鱼可以分成十道不重样的菜上桌。”她说。

冬捕直接带动的产业,早已超出了传统的整鱼售卖、饭店吃鱼范畴。这几天,镇赉县国营渔场女职工们最忙碌的一件事就是包饺子——由鱼肉搭配香菇、青椒、芹菜等多种口味。“一冬天能卖出5吨多速冻饺子。”渔场副场长尹维峰介绍,为了让没来过吉林观赏“冰湖腾鱼”的消费者品尝到冬捕之鲜,渔场专门组织员工在深加工环节做文章。

冬捕鲜鱼礼盒、分段真空包装、煎炸鱼半成品、鱼肉馅料水饺、鱼肉加工酱料……从粗放到精细、从原材料出售到深加工出品、从经营鱼馆到兼做民宿、从一户盈利到村村受益、从单一观冬捕品鲜鱼到多元文旅产品沉浸式体验,三产融合的背后,是吉林西部“冬捕经济带”在冰天雪地中挖掘“金山银山”的有力探索。

“一到冬捕时节,小镇就热闹起来。冬捕经济不仅拉动了本地消费,还通过线上销售、网红带货等形式,让吉林西部的胖头鱼、白鱼、银鱼远销到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大安市月亮泡镇党委书记马浩源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9598.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