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 | 2023·回眸追光

马无邪6个月前45

原标题:经济地理 | 2023·回眸追光

编者按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站在时间转角处回望2023年,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履坚定,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势见效,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区域协调发展正在攻坚破障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经济地理 | 2023·回眸追光 时政 地理 经济 行业新闻 第1张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国家级都市圈持续扩容

2023年,沈阳、杭州、郑州、广州、深圳先后宣布晋级国家级都市圈。至此,国家级都市圈数量已快速增长至12个。共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共享优质公共服务……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成效明显,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点评:国家级都市圈加速扩容,区域分布实现相对均衡。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关键着力点。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要充分考虑其区位、经济、人口、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精准把握政策时机、力度和路径以形成更好发挥示范效应。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法可依

2023年4月1日,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九曲黄河走上了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循法而治”的良性轨道,对于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点评:法护黄河,惠泽千秋。这部江河流域保护标志性法律的施行,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水定产,产业谋新,协同发展,沿黄九省区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明确福建在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中的定位、使命和任务;12月,福建推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施工图”,打造海峡两岸社会融合、经济融合、情感融合三个示范样板,构建福建全域融合新格局。

点评: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截至2023年11月,福建累计落地台资项目25000多个,实际利用台资330亿美元,新设台企户数连续多年位居大陆首位……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相近、人相亲,对台工作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条件,未来要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向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深层次迈进。

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

2023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要求立足东莞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努力打造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点评:在两岸交流合作中,东莞地位重要、作用突出。经过30多年的深厚积淀,东莞具有扎实的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创新发展资源禀赋,而且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因此,东莞要积极探索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有效路径,全力打造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先行地与试验区,带动其他地区提升对台创新发展合作水平。

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举办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举办。16天的“杭州时间”交出了“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盛会答卷,成就了亚洲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以杭州为主的“亚运城市”正持续享受着亚运会带来的长尾效应。

点评:以赛谋城,以赛营城,以赛兴城。纵观国际赛事名城,无不是以一域之“赛”谋全域之“城”,推动城市能级跨越提升,推动民生服务走深走实,实现高质量发展。进入“后亚运时代”,一座座亚运场馆惠民开放,一系列国际赛事接连上演,正是杭州利用“亚运遗产”加速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的一次全新跨越。杭州值得大胆想象,更有着无限可能。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各方共形成了458项成果。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向世界铺展出一幅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美好画卷。

点评:中国倡议,全球响应,世界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化为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随着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启,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超大特大城市迎来新成员

2023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其中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超大城市增至10座,人口在500万-1000万区间的特大城市达9座。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超大城市队伍新增3名成员,分别为武汉、东莞、杭州;特大城市队伍新增合肥和苏州2名成员。

点评:城,为人而建,因人而兴。虽然不能简单把人口数量作为城市规模的唯一标准,但一座城市人口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城市产业、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反映。城市的持久繁荣,关键在于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除了追求经济增长外,还要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历史文脉的延续,以及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等。

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取得新突破

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指出,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白山黑水间,东北振兴正当时。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要在提升东北经济一体化中寻求新动力、实现新突破,把握用好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巩固提升、借势而起;把握用好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攻坚克难、应势而上;把握用好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争先进位、乘势而上,在合力打造东北经济增长极、形成区域改革发展新布局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

2023年11月1日,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成立两个月来,新疆自贸试验区新增经营主体2000余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形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

点评:向新而行,开放而生。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之际,新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积极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新疆经验,有利于新疆以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全力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

深汕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23年11月1日,《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是广东、深圳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有效推进合作区建设发展的改革探索,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点评:一子飞出,满盘皆活。自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挂牌成立、由深圳全面主导各项工作以来,汕尾与深圳的双向奔赴按下了快进键,“特别+合作”“田园+都市”“特区+老区”的实践经验让这块飞地释放出强大动能。如今,汕深两地一体化规划、无边界对接,产业、资本、人口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的格局。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经济地理 | 2023·回眸追光 时政 地理 经济 行业新闻 第2张

总 监 制丨王 辉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9279.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