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与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马无邪9个月前77

原标题: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与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文章来源:华侨基金

12月26日,华侨基金年度经济论坛在钱塘江畔召开,本届论坛以“侨越十载,勇立钱潮”为主题,盛邀著名经济学家、知名企业家等,全面展望2024中国经济热点,把脉投资趋势,洞见当下经济脉搏中的财富管理智慧与投资机遇。

论坛中,首席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分享了《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与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的主题演讲。

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与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国内宏观 经济 宏观经济 行业新闻 第1张

图:活动现场

一、近期经济形势的一些变化

从短期来看,我们可能有几个比较重要的会议要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会议。一方面,我认为这是新的政府班子成立以后,应该是比较系统地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应对方案方式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最近财政和科技两个重要的岗位也都调整了人事。我们不妨届时看一看。

对于2023年的整体经济,第4季度只要达成4.4%的增长,即可完成全年5%的增长目标,回顾整体全年经济,更偏向于“弱复苏”的趋势,远远不如年初大家想象得那么乐观。

对于2024年的经济形势,管清友表示,国际机构普遍认为2024年增速大概是在4.6%左右,也就是说其实是在4.5%—5%之间。他分析称,2024年相比2023年情况有很多改善,但是总体会进入到“4%”左右增速的阶段。

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与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国内宏观 经济 宏观经济 行业新闻 第2张

图:管清友分享现场

二、中国可以避免日本化

直到今年,日本股市和房价创下33年新高,人们的视线才重新聚焦到这个曾经辉煌的经济体,说是新高,只是修复了之前长时间的大幅回撤,跨度长达三十年时间,被称为“消失的三十年”。

除了达成共识的因素外,国际关系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还有两个因素很重要。

一是美日贸易战。80年代时日本曾一度领先于美国将近二十年的半导体产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以至于很多半导体产业链被转移出去,对日本来说,一个已经对美国形成技术和产业优势的重要产业遭遇了重大打击,对整个经济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二是日本在1990年遭遇了一次重大的国际油价上涨。与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不同,70年代时日本的产业还蓬勃兴起,而1990年的日本已经遭受了美日贸易战的重创,难以承受1990年油价上涨带来的巨大冲击。

这两个问题同样反映在今天的中国身上。我们经历了贸易战、脱钩断链,也在经历着短期内两国关系的修复,这些国际关系变化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在于大国关系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一系列预期的不确定性。当企业的预期紊乱或预期不确定时,资产价格一定是缩水的。资产缩水而负债刚性,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

那么,中国会出现日本式“资产负债表衰退”吗?

参考日本经验,房地产大周期大致持续20年,GDP增速从7%迅速下滑到1%。但中国的超大规模性使得下沉市场仍可挖掘,企业市场发展仍有余量,世界经济整体上已经从高增长、低通胀、低波动转向低增长、高波动、高通胀,但中国市场依然最大,商业机会依然最多。中国社会正在从高欲望社会转向中欲望社会,并不会和日本一样迅速进入“低欲望”社会。最重要的是,中国有比日本更全的工业类目,更全的产业链,可以承接全球市场。在新的贸易格局中,因为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以及我们产业升级的能力,在出口方面会形成一个日韩等高技术密集型零部件、中国的中低技术零部件和设备、东南亚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欧美等地区消费的新全球贸易格局。

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与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国内宏观 经济 宏观经济 行业新闻 第3张

图:管清友分享现场

三、2024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今年国家下发了1万亿特别国债用于灾后重建和未来的防灾减灾。它会带来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一系列的行业工作量、项目量,包括对于地方债务压力的化解,我们觉得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货币政策从中长期来看,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可能是一个长远的趋势。从内部看,中国正经历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因此,我们长期面临着低利率环境。

从外部看,欧美目前的利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相比之下,中国是处于低利率环境。这种虹吸效应的存在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这也是最近40年以来,第一次经历中美两国经济、货币、金融周期错位。这种周期错位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其中,“提质增效”是指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适度加力”,则反映了财政政策将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扩张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基础。

最后,新旧动能转换。转换的过程可能时间比较长,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但中国有自己天然的优势,我们要避免其他国家或者经济体曾经出现的教训和问题,也由衷地希望中国能够在这一轮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中,能够真正跑出来,实现技术进步,创造更好的资本市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9251.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