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2023银行数字化高频热词

马无邪9个月前87

原标题:回顾 | 2023银行数字化高频热词

回顾 | 2023银行数字化高频热词 手机银行 银行 金融 行业新闻 第1张(图片来源:摄图网)

岁末将至,我们在这里盘点即将过去的2023年,并试图在众多新概念和新变化中找寻一条可以延续,或者可以重新审视的路径,携手奋进2024。

高质量发展:年度国内词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12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新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活动也将“高质量发展”定义为2023年度国内词。

2023年,“高质量发展”一词也在金融业的各大型论坛会议和学术讨论活动中引起高度重视,并留下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剪影”。

11月8日,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原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在致辞中表示,要深化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机构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完善专业化的普惠金融经营机制,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11月9日,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2023金融街论坛全球金融科技大会资本市场金融科技论坛上演讲时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已进入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证监会将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引导资本市场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12月8日,在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表示,建设银行将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浪潮,不断增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篇大文章:统御金融发展全局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这五篇大文章统御金融发展全局,且都与银行数字化转型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直接扣住数字化转型主题,更加坚定了银行发展AI、区块链、大数据、金融云等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效率和体验的技术应用。

金融大模型:金融科技“当红炸子鸡”

今年,ChatGPT的火爆让AI大模型在各领域骚动了一整年。今年2月初,就有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分别通过ChatGPT撰写品牌文案和编写程序代码。而在随后的时间里,金融大模型的概念在银行业被高频次提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希望借助AI大模型来优化智能客服体系,提升智能风控能力,提高线上服务效率,强化业务合规表现等。

11月2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在出席活动时明确指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大模型加持,并认为,在大模型的助力下,金融机构将不断提升全业务、全流程、全场景的智能化水平,赋能数字化转型。

在实践层面,今年12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行已在同业率先完成千亿金融大模型构建和应用,初步形成一整套大模型数据工程平台能力并积累TB级金融数据集并不断完善。

不过,要完成金融大模型的建模,并使其健康发展,并得到充分应用,需要政策和产学研机构群策群力,多方协同才可以完成。包括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厂商也在云服务基础上积极参与金融大模型的建设,以服务好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更快更好地落地实施。在金融大模型领域,任何单打独斗作为都可能让自己走进“西西弗斯陷阱”。

科技高管升职:银行会更“懂科技”

近年来,银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速,“懂科技”的金融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重视,也逐步入围银行决策圈。

近日,浙商银行召开董事会后发布公告称,浙商银行拟聘任技术出身的王超明为该行行长助理、首席信息官。

今年10月,有深厚技术背景的葛仁余被选举为江苏银行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且代为履行行长职责。而在今年6月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公告称,牛新庄自6月6日起就任该行副行长。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银行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具备技术背景的高管也备受关注。除了浙商银行和江苏银行外,其他银行也在积极招募和培养技术人才,以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

这些技术高管通常拥有计算机、数学、工程等专业的背景,他们具备先进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他们的工作涉及数据治理、信息安全、系统架构、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对于提升银行的数字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手机银行版本迭代:智能化、场景化、便捷程度持续提升

一年一次的手机银行APP大版本迭代已是各家银行的常规操作。每次迭代都是对新技术应用的尝试和对客户需求重新审视之后的成果。

2023年,手机银行APP持续在个性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移动支付体验、安全性能、社交化功能等方面加大优化力度。

《2023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指出,2023年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86%,与2022年基本持平,手机银行仍是客户服务的主渠道、产品创新的主阵地。

这一年,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等六大行在内的全银行业都高度重视手机银行的迭代更新。新版手机银行在迭代过程中,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力量,系统迭代优化、场景生态建设、安全防护升级,多方发力提升用户体验。努力将数字化转型最新成果融入到“存、贷、汇、理、查”等客户需求旺盛的金融产品中。

从中国电子银行网全年监测的结果发现,手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依托金融科技赋能持续改善“用户体验”已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战略目标。整个行业的手机银行APP在智能化、场景化、便捷程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数字人民币:从“产品”迈向“产业”

年末,包括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开始准备这一年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成绩单,数字人民币APP自身也在不断“进化”,并交出自己的成绩。最新版的数字人民币APP刚刚完成更新,不仅在密码修改和密码重置等方面做了优化,还将持绑定借记卡的银行名单累计更新至60家。

年内,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在“衣、食、住、行、游、娱、购”等方面进行拓展。另外,跨境支付方面也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桥的不断推进,有了积极变化。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对今年的数字人民币表现做了总结。他表示,“2023年以来,多地相继明确数字人民币推进思路,涵盖顶层制度建设、重点场景等内容,深化了数字人民币在各地区的应用影响力。2024年,数字人民币有望在政务、跨境场景领域持续深化,机构端也正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助力数字人民币从‘产品’向‘产业’迈进。”

金融信创:进入存量机构全面推广阶段

2023年,金融信创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应用推广和生态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策层面,国家对信创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金融信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金融信创在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方面,金融信创的产品和服务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金融信创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广泛的认可。随着金融信创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采用金融信创的产品和服务。东方证券张颖曾指出,金融信创三期试点已收官,按照“先试点,后全面”的技术推广路线,现已进入存量机构全面推广阶段,参与方将扩容至全行业5000余家金融机构,逐渐由大型银行、证券等机构向中小型金融机构渗透。

数据资产: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开始的标志

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被业内人士认为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开始的标志,将深刻影响我国数据的产业化进程。

一个月后,即11月25日,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2023全球数商大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从供需两端发力,在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若干重点领域加强场景需求牵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应用机制。

数据要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产业化将极大影响银行数字化转型,尤其是开放银行的进化空间。

今年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开放银行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需各参与方的协同发力,既需科技赋能也要监管的护航。从开放银行的本质来看是数据驱动形成价值交换的网络,但当前主要还停留在APIs和场景层面,数据尚未充分应用、流动和交换。而随着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数据要素配套政策将加快出台,数据要素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这一年,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路上,你还遇到过哪些让你心动,或有感触的年度关键词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9136.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