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马无邪9个月前85

原标题: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依托独特丰富的资源禀赋、完备厚实的产业基础,吉林省正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以“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为核心的“六新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吉林消费及投资疫后复苏态势良好,出口需求连续八年创历史新高,财政土地依赖度低,受房地产周期影响较小,政府隐性债务负担也相对较轻。

但仍需看到,吉林人均GDP与全国水平存在差距,人口流失现象和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此外,吉林财政自给能力较弱,传统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我们认为,吉林作为国家东北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地区,应从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深化与东部地区的对口合作,着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风险提示:数据提取不及时;由于口径问题部分地方城投债务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偏差;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1.经济增速低于全国,经济转型稳步推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吉林经济总量1.3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6位,整体经济实力偏弱。2013-2022年,吉林年平均GDP增速4.8%,低于全国同期的6.2%,排名从21位下滑至26位。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2022年吉林人均GDP 5.5万元,位居全国第26位,低于8.6万元的全国人均GDP水平。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张

自2014年以来,吉林地区经济增长脚步放缓,多年来连续跑输全国增速。202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寒天冰雪、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随着疫情阻击战的最终胜利,吉林经济呈现逐步回稳、日渐向好的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吉林GDP增长5.8%,高于全国的5.2%。

1.1生产端,“六新产业”带动老工业基地振兴

2022年吉林三次产业结构为12.9:35.4:51.7,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的7.3:39.9:52.8相比,第一产业占比略高,第二产业占比略低。这其中隐含了吉林省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三大重点产业的身影。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在产业转型中迎来新机遇。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2张

吉林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大省。吉林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得天独厚的黑土地资源孕育出了“黑土地之乡”和“大粮仓”的美誉,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2013-2020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700亿斤阶段性水平;2022年吉林粮食增产8.32亿斤,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稳居全国第5位,占全国粮食产量6%。作为“大国粮仓”,吉林在人均产量、单产量、调出量三大指标稳居全国前二。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3张

不过吉林“粮财倒挂”现象值得关注:2022年农业总产值为1513亿元,仅排在全国第23位;吉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4元,已连续八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暴露出吉林虽是粮食大省,粮食生产对全国贡献大,但增值转化能力弱,农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吉林省政府对农业振兴的日渐重视,吉林省正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持续创新经营服务机制,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品牌建设,努力从粮食大省向着农业强省转型迈进。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4张

吉林是我国老牌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工业占GDP比重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显著高于全国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吉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新形势下吉林省工业发展接续换挡,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轻重工业关系呈现新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成效初现。吉林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自2013年以来有所放缓,且整体低于全国水平。2013-2022年,吉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7%,明显低于6.5%的全国水平。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5张

结构上看,2015年来吉林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巩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老三样”支柱产业的同时,打造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新四样”优势产业。2021年,吉林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为核心的“六新产业”,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光电子(航天)信息、新材料和旅游等领域已展露头角,逐渐成为吉林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根据吉林日报,2021年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9.4亿元,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7万辆,同比增长1.4倍,占全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2.9%。吉林省政府在2022年底发布的《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 (2022—2030年)》中指出,吉林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滞后,产量占全国比重不高,乘用车渗透率也低于全国水平。提出要加快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百亿级规模重点企业;到2025年,吉林省属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6张

吉林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全国相近。2000年以来吉林三产占比波动上升,2015年后逐渐落后全国水平,2019年达到历史最高的53.8%,略低于同期全国的54.3%。2020至今,无论是全国还是吉林,第三产业占比均有回落,2022年吉林三产占比下滑至51.7%,比同期全国水平低1.1个百分点。

新旅游是吉林省“六新产业”之一,吉林将旅游业作为振兴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决胜之招,提出“十四五”时期将旅游业打造成“万亿级”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2021/2022年,吉林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达到48%和23%,远高于同期全国的5%和3%,旅游业在吉林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今年吉林旅游市场再创新高,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1—8月份,吉林全省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136.7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3.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18.66%,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07%,“冰雪旅游体验+四季度假小镇”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已初见成效。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7张

分产业结构看,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占据吉林第三产业的前三位。吉林金融业发展相对较快,占第三产业GDP比重从2004年的8.6%(全国同期为9.9%),到2022年的分产业结构看,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分别占据吉林第三产业的前三位。吉林金融业发展相对较快,占第三产业GDP比重从2004年的8.6%(全国同期为9.9%),到2022年的14.8%,接近全国水平。根据2023年央行吉林分行发布的金融运行报告,吉林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扩投入、优结构、降成本,截至2022年吉林下辖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和证券机构数量较2013年分别增长34%、41%和40%,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吉林省房地产业相对较弱,占GDP比重相对较低。从2010年的3.3%升至2019年峰值的6.6%,长期低于全国水平。近三年受到疫情以及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影响,吉林同全国情况类似,房地产业发展明显放缓。14.8%,接近全国水平。根据2023年央行吉林分行发布的金融运行报告,吉林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扩投入、优结构、降成本,截至2022年吉林下辖银行机构、保险机构和证券机构数量较2013年分别增长34%、41%和40%,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吉林省房地产业相对较弱,占GDP比重相对较低。从2010年的3.3%升至2019年峰值的6.6%,长期低于全国水平。近三年受到疫情以及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影响,吉林同全国情况类似,房地产业发展明显放缓。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8张

吉林民营经济占半壁江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营经济质、量均有待进一步发展。根据吉林省政府公布的数据,2019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在52%以上,略低于全国的60%。2013年初吉林发布《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万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3万亿元以上,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5%以上。实际上2017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5万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0.79万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63.0%和30.4%,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7%。而吉林省内2022年营业收入大于50亿的11家A股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为民营企业,也说明民营企业发展质量与数量都仍有提升空间。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9张

吉林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2020年11月出台了《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实施细则》,在财政支持、融资促进、创业扶持等多方面加大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力争高于经济增速。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0张

1.2需求端,一三产业投资带动作用明显,消费和出口仍有提升空间

投资角度看,2012年至今吉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慢于全国。2012-2019年,吉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年平均值为9.5%,明显低于全国同期的11.6%;2020-2022年,吉林固投资增速明显提升,年均增速达5.6%,高于全国4.3%的水平,占GDP比重也明显高于全国同期。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1张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向看,农业、服务业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吉林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12-2022年平均增长26.3%,远高于全国同期的18.7%,有力支撑农产品及加工产业加速发展。而基建投资是2020年以来的新亮点。根据《吉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1830亿元,公路总里程达10.7万公里,交通服务大局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颁布《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特高压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近三年吉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平均增速为8.8%,远高于全国水平3.6%,有力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额快速上升。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2张

房地产投资方面,近十年吉林房地产开发投资慢于全国同期。吉林房地产发展相对较早,2005-2009年是其地产开发投资的黄金期,相关投资增速远高于全国水平,房地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也在2009年达到峰值的2.1%。2012-2022年,吉林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波动较大,而年平均同比增速约0.02%,远低于同期全国的7.47%。尤其是2022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动能转弱,吉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跌至-34.1%,2022年房地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至0.76%;今年前10月吉林地产投资同比下降23.3%,也低于全国同期的-9.3%。吉林房地产下行压力较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下降明显。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3张

从消费角度看,受收入制约,近年吉林消费增速整体慢于全国。2013年以来,吉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落后于全国水平,且收入增速呈现逐年下跌的态势。近十年吉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复合增速约为5.8%,不及全国7.2%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扩大,到2022年吉林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和4.9万元,差距达到1.4万元以上。收入制约消费潜力释放,同期吉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5.2%,低于同期全国的8.2%,近十年吉林社零消费占全国比重也明显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吉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回升至10.0%,主要是由于低基数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8.1%),两年平均增速明显低于同期全国水平,吉林省消费动力不足问题或仍未有效缓解。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消费升级步伐持续加快,2023年前三季度,升级类消费增势良好,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40.4%、12.3%和25.6%,近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13.0%、5.7%和5.1%,均高于同期全国水平,消费升级成为吉林消费潜力释放的较强动力。

为刺激消费带动内需,2023年9月吉林省通过颁布《关于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以及发放消费券、举办“9·8消费节”等措施,推动形成波浪式消费热潮,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平稳增长,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全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4张

对于商品房销售,吉林省销售面积增速略慢于全国。2010-2022年,吉林商品房销售面积平均增速为-3.0%,远低于全国同期水平(3.4%);占全国的比重也从峰值期2013年的2.3%下降到2022年的0.7%,我们认为人口流失导致住房刚需下降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2011-2022年,吉林常住人口连续十二年同比负增,2022年常住人口较2010年减少14.5%至2348万人。吉林商品房价格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上涨速度也偏慢,近年与全国水平差距有加大的趋势。2022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较2020年回落0.5%至9814元/平方米,而吉林房价下跌幅度达7.8%至6955元/平方米,房地产下行压力较大。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5张

我们以2001年为基期,引入售租比指数(房价指数/房租指数)衡量房价与租金比值的变化。售租比越高,表明房价相对房租增长更快,一定程度可以显示房价泡沫化程度。2001年之后,吉林售从外贸角度分析,吉林出口规模较小,增长慢于全国。2014-2022年,吉林出口金额平均增速3.7%,低于全国水平(6.5%),出口占全国比重多年维持在0.2%左右。近年来,吉林省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通过中欧班列、综合保税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22年吉林出口增长42.1%,高于全国3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5位。租比走势与全国水平十分相似,与其他省市相比处于偏低位置,可以说吉林房价“泡沫”相对较小。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6张

从外贸角度分析,吉林出口规模较小,增长慢于全国。2014-2022年,吉林出口金额平均增速3.7%,低于全国水平(6.5%),出口占全国比重多年维持在0.2%左右。近年来,吉林省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通过中欧班列、综合保税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22年吉林出口增长42.1%,高于全国3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5位。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7张

吉林出口发展前景向好,对经济贡献仍有提升空间。2023年4月吉林省政府就扩大货物贸易规模、促进服务贸易提升、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等环节作了重要安排。虽然近年来吉林愈发重视对外贸易的开展,但也需要看到吉林出口对GDP贡献依然不高,2022年出口占GDP比重3.8%,位居全国第25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吉林经济分析报告 国内宏观 企业经济 城投债 行业新闻 第18张

1.3人口端,人口流失现象严峻,老龄化问题相对严重

吉林近十年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吉林常住人口从2010的2747万人下降至2022年的2348万人,期间常住人口连续十二年同比负增。究其原因,一是人口外流难以阻挡。吉林作为老工业区,近年来地区经济发展放缓,偏重型的产业结构本身对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较少的就业机会形成对人口向外迁移流动的巨大推力,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又对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形成巨大的拉力,从而造成了人口对外净流出的结果,吉林迁入人口增速近十年持续为负;二是生育率难以提振。早期吉林国有经济所占比过重,工业化早、程度高、计划经济比重大、计划生育推行力度大,吉林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低于全国水平。人口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慢双重因素作用导致吉林人口流失严重。

从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额角度也可以看到吉林人口流动与变迁。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公告数据,2020年末,吉林以约2400万的常住人口位居全国第24位,而同期拥有2577万的户籍人口,可见吉林属于人口净流出的省份。我们用第七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差额,剔除近十年吉林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来近似表示常住人口净流入,2010-2020年吉林常住人口净流出355万人,排在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黑龙江,也表明吉林近十年属于人口净流出较为严重的省份。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9月,吉林省修订发布《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提出要“完善生育保险相关政策,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生育保险参保人员相关待遇保障工作”。2021和2022年吉林省人口流出速度有所放缓。

从年龄结构看,吉林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吉林省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高龄比例排在全国第五位,相比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上升7.2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增速较快。按照国际通用划分标准,吉林人口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此外,0-14岁的青少年人口仅为11.7%,自然增长率已连续五年负增,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吉林未来的人口安全隐患。2022年吉林人均GDP5.53万元,远低于全国的8.57万元,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或应是下一时期的重点方向。

吉林城镇化率略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吉林城镇化率63.7%,比全国水平的65.2%略低,在31省市中排名第17位。作为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吉林城镇化起点较高。1996年,吉林城镇化率已达46.9%,当时全国城镇化率仅30.1%。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吉林城镇化率增长缓慢,与全国差距快速缩小,而且城镇化的方式略有不同。全国城镇化进程表现出的特征是乡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加,也就是人口从乡村转移至城镇。但是,吉林城镇化进程的特征是乡村人口明显减少,但城镇人口基本稳定在15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吉林城镇化率提高的一个较大原因是是农村人口迁移至外省市,人口流失后基数减少。

1.4资金端,居民储蓄倾向较强,企业债务限制贷款能力

2018年开始,吉林净存款快速增加。2023年9月净存款(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为0.77万亿元,比2018年末的0.30万亿元增长2.6倍,远高于同期全国增速。吉林净存款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18年的0.64%上升至2023年的1.66%。

从存款与贷款两个角度分析对比,2012年来,吉林存款增速大多数时间较贷款增速更高,整体储蓄倾向较强。从存贷比来看,2018-2023年,吉林存贷比(贷款余额/存款余额)持续下降,2023年9月存贷比0.78,低于全国水平的0.83,同样侧面说明存款增长较快而贷款需求不足。

我们进一步从居民和企业两端,探究吉林储蓄倾向较高的原因。

首先是居民部门表现出较明显的储蓄倾向,居民贷款增速明显偏低。存款端看,2016年以来吉林居民存款增速波动较小,大多数时间与全国水平相近,从2016年的平均8.4%波动上升至今年的15.3%,2020年以来吉林住户存款增速一直明显高于贷款增速,居民储蓄倾向可见一斑。贷款端看,2016年至今,吉林省居民贷款增速绝大多数年份低于全国水平,尤其是2022年最低跌至-0.2%,居民贷款积极性较差。我们理解主要是2016年以来吉林地产销售较全国偏弱,相应的居民加杠杆速度不及全国。今年前九月吉林住户贷款增速回升至5.4%,趋近于全国的5.7%。

其次,从企业角度分析,吉林企业加杠杆意愿较强,但债务偏高导致贷款能力有所减弱,企业存款波动较大。2016年来的大多数年份中,吉林省企业贷款增速都高于存款增速,一定程度表明企业加杠杆意愿较强。截至2023年9月,吉林省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是居民贷款余额的2.3倍,这一比例高于全国的1.9,从存量角度看,吉林企业比居民的债务更高。企业债务相对较高,对新增贷款或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际上2017年以来,吉林企业贷款增速一直比全国水平低,今年吉林企业贷款增速与全国之差重新扩大,表明吉林省贷款能力走弱。而吉林企业“赚钱能力”也偏弱,企业存款波动较大,2018-2021年甚至出现过阶段性负增,均明显低于全国同期水平。

相对于吉林的财政赤字率,其贷款增速相对较低。2022年吉林本外币贷款增速7.01%,在31省市中排名靠后。而吉林赤字率(一般公共预算赤字/GDP)为24%,属于各省偏高水平。这一定程度反映出吉林经济内生性活力不足,贷款需求不足,经济需要靠政府赤字拉动。

2.吉林省财政与债务分析

2.1吉林财政自给能力较为薄弱,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吉林近些年财政收入总体波动下滑。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2015年以来呈下降态势,2015-2022年同比年平均值为-3.7%,相比全国同期的4.9%明显较慢,背后主要的原因还是吉林省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同时,吉林省财政运行紧平衡状态愈发明显:财政收入规模小、增量少,而刚性支出持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5年的3217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4044亿元,财政收支缺口逐年扩大。从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吉林省财政收入结构有待优化。2022年税收收入占比仅为67%,远低于全国82%的平均水平,排在全国中游水平,收入质量和可持续性有待增强。

吉林省财政自给率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较高。我们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的比例大致衡量财政自给率,吉林省财政自给率自2013年以来逐年下降,公共财政收入/支出由2013年的42%下滑至2022年的21%,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29位,仅高于青海和西藏。同时吉林省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较高。2022年,中央对吉林省转移支付2915.3亿元,占吉林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91%,比例较高。

2.2吉林财政土地依赖度低

吉林经济中房地产占比不高,对应的土地出让收入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较小。政府性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与房地产业情况相匹配。近两年吉林房地产发展势头明显下滑,2022年房地产业GDP为706.7亿元,同比下降11.5%。与房地产业对照,2022年吉林土地出让金与政府性基金收入锐减,分别仅为196.9亿元和365.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75.7%与61.0%。

吉林土地依赖度低。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近似衡量土地依赖程度,除2020年以外,近十年吉林财政对土地出让的依赖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2022年受土地市场低迷影响,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导致2022年财政土地依赖度明显下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远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在30省市中(除西藏)排名第20位。实际上2020年后,全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周期,全国土地出让金下降,对地方财政形成一定压力。不过吉林省近年来财政土地依赖度较低,影响相对有限。

2.3显性债务压力较大,隐性债务压力较小

从债务角度看,近两年吉林经济对债务的依赖较高,偿债压力相对较大。我们将吉林总体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尤其是显性债务压力较大。不过考虑到吉林省持续获得大规模的上级补助收入,整体债务风险可控。吉林城投债余额数目不大,近年隐性债务风险低于全国水平。2018-2019年吉林宽口径债务率高于全国水平,隐性债务风险受到地方政府重视。2020年以后,吉林宽口径债务率与全国水平变化相近,但债务水平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而言,吉林显性债务负担较大,隐性债务负担相对较低。

近些年吉林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监管。2016年4月,吉林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吉林省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实施意见》,提到要“取消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推动有经营收益和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改制”。2023年10月-11月,吉林省累计发行三次特殊再融资债券,共计成功募资892亿元,用于偿还存量债务,意在“隐化显”,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隐性债务负担。

3.吉林省城投债概述

3.1吉林省城投企业聚集性较强,信用等级良好

吉林省城投企业的行政级别以地市级为主。根据IFIND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4日,吉林省有存续城投债券的城投企业共15家。其中以副省级城市和地市级城投企业为主。吉林省各地级市中长春市发债城投企业数量最多,拥有7家城投企业;其次是吉林市,拥有3家城投企业。吉林省发债城投企业的信用等级以AAA级为主,城投债可靠性相对较高。目前,吉林省发债城投企业中AAA级主体6家,其中4家分布在长春市;AA+级主体4家,长春市拥有3家;AA级主体4家。

从募投领域来看,截至2023年12月4日吉林省存续城投债101个,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生态环保领域。其中,交通运输项目资金约占金额总数的47.1%,环境治理项目资金占金额总数23.0%,还有一部分项目资金投向了电力设施、化学制药、零售商贸等领域,但是规模相对较小。

3.2吉林省城投债发行呈下降态势,区域分化差异较为明显

2019年以来,城投债净融资额持续下降,吉林省隐性债务负担不断减轻。2019-2022年吉林省城投债总发行量逐年递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6%,与全国同期的增速16.7%形成明显对比,占全国总发行量比重由2019年1.44%下降至2022年0.52%。 从净融资额的角度看,吉林省城投债净融资额已由2019年峰值的197亿元逐年下降,2021、2022年连续两年净偿还,其中2022年净偿还135.80亿元。由于随着到期偿还量较高,2023年吉林省城投债大概率仍将延续净偿还态势。

从地区结构来看,吉林省各地区的发展相对不均衡,区域经济实力分化较为严重,各地区的城投债融资规模与其发展相匹配。长春市作为吉林省会城市,经济实力远超其他城市,2022年长春市GDP达6744.56亿元,占吉林省GDP总量的52.8%。与之相匹配,长春市的人均GDP、财政收入、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规模等指标也远超其它城市。其余地区中除吉林市GDP占全省11.9%,没有第三座占比可以达到10%以上的城市。从偿债能力角度看,吉林省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隐性债务压力相对较大。

3.3吉林城投债发行成本较高,到期偿还节奏平缓

2017-2022年,吉林和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均处于下滑势态,整体变动趋势相似。自2010年以来,吉林省城投债发行利率长期高于全国水平,体现吉林省城投债融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我们以各省城投债票面利率-全国平均票面利率大致衡量省份利差,吉林省今年省份利差约1.05%,其城投债发行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从侧面表明今年吉林省城投债风险相对较大。2023年(截至2023年12月4日)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平均约为4.11%,较2022年回升29BP,吉林省城投债票面利率5.06%,较2022年下降44BP,成本压降程度明显超过全国,或表明今年吉林省特殊再融资债的发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担忧。

过去十年吉林省城投债偿还额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达到城投债到期偿还量顶峰,超过320亿元。2023年到期偿还量为305亿元,相比于2022年有所回落。从2023年来看,偿还节奏较为平稳,3月、7月和9月偿还量相对较大,但总体各月份差异有限。未来三年吉林省城投债到期偿还压力将明显减轻,每年偿还量均不超230亿元,其中2025年最高偿还量为227.40亿元。

4.小结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依托独特丰富的资源禀赋、完备厚实的产业基础,吉林省正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以“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为核心的“六新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吉林消费及投资疫后复苏态势良好,出口需求连续八年创历史新高,财政土地依赖度低,受房地产周期影响较小,政府隐性债务负担也相对较轻。

但仍需看到,吉林人均GDP与全国水平存在差距,人口流失现象和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此外,吉林财政自给能力较弱,传统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我们认为,吉林作为国家东北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地区,应从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深化与东部地区的对口合作,着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由于口径问题部分地方城投债务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偏差;信用事件集中爆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8642.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