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财政危机,把基本公共服务变成“财政创收”的手段

马无邪2年前122

中国基层的很多问题,几乎都是基层“财政危机”演化出来的问题。

我在2000年给朱镕基总理写信反应“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时候,那时候的基层问题堆积如山,但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归因于基层“财政危机”所导致的问题。

李昌平:财政危机,把基本公共服务变成“财政创收”的手段 时政 财政制度 李昌平 行业新闻 第1张

如:农民负担日重、乱罚款、乱摊派、压级压价打白条、拿高利贷缴税费、贱卖资产、黑社会混混横行、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现在的基层怎么样呢?

在我看来,当下基层的“财政危机”要比2000年严重得多,现在基层的问题比2000年时更多、更复杂、更严重,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希望有关方面能引起高度重视。今天基层的很多问题,同样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归因于基层“财政危机”。

今天讲情景六:把基本公共服务也变成“财政创收”的手段。

教育、医疗服务等,属于政府为人民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必须的公共品。老师和医疗,学校和医院等,都是公共资源。既然是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资源,就要尽量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均等化配置,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有主人感、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

在财政危机之下,为了化解危财政机,教改,以减少财政支出、甚至以赚钱为目的;医改,以减少财政支出、甚至以为财政创收服务为目的。这就偏离了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更有甚者,为了让土地财政收入最大化,把好老师、好医生都集中到县市区新城区,在新城区建最好的学校和医院,“逼”学生和病人进城读书看病、“逼”农民进城买房或租房,以实现政府土地财政收入最大化。教育和医疗就变成了政府获得最大化的土地财政收入的工具,这就让教育和医疗的公共属性完全异化了。

连教育和医疗这样的最重要最普惠的公共品都可以异化,还有什么公共品不能异化的呢?谁有这么大本领不仅轻轻松松就异化了教育医疗公共品属性、还把教育医疗变成了谋取土地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工具呢?当然只有“财政危机”这个“怪物”才有这么大本事!

当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几近枯竭的时候,就是地方财政危机总爆发的时候,能卖的或不能卖的,都会统统卖光,基础设施建设也会用来换钱的,甚至“乌纱帽”用来换钱也不稀罕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的普遍异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怪物”做不到的!

九十年代我当乡镇书记时,搞计划生育很坚决,给农民画大饼:养儿防老是老观念了,今后养老靠国家,由国家给农民养老。乡政协刘主席纠正我说:中国只有农民养政府,没有政府养农民的!我当时还专门召开班子成员会,批评刘主席的落后思想观念,帮助其提高认识。现在看来,我应该给刘主席道个歉。

这一轮的基层“财政危机”比九十年代的基层“财政危机”要严重得多,时间也会持续更长,因为土地财政几乎走到了尽头,资源资产“变现”也走到了卖无可卖的地步,而现在的财政刚性支出是九十年代的好几倍了。中国各级党政体制及财政体制,靠税收收入是维持不了正常运转的,收不抵支差一半都不止的。

财政既要节支,又要开源,非常紧迫,不是一般的紧迫,关健靠改革体制。

第一步,至少要改回八十年代初期的体制才行,以地方块块治理为主,虚中间、虚条条第二步,要改革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全面重回农村农业社会主义基本经营制度,特别要增加对农村合作金融制度体系的供给,要的是与农村产权制度、自治制度相匹配的合作金融制度供给;第三步,要建立中国式的治理体制,如:华西村的治理体制,周家庄的治理体制,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体制,是可供参考的,是一种选项。中国式的治理体制,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区域,只用现治理体制的十分之一的财政供养人员就可以了,且治理效果更好。

我担任过四个乡镇的党委书记,我认为5万人的乡镇,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等,10-15人就够了!我曾经给乡镇部门所有戴大盖帽、穿制服的执法人员放假3年(工资照发,回家尽孝),效果非常好,守法经营好、经济发展好、财政收入好、营商环境好、社会治安好、干群关系好!我甚至认为,县市区的绝大多数科局,3-4人最好,超过5人就多了。吃财政饭的人越多,整事的人越多,干正事的人越少。前三年的疫情也证明,正常情况下,80%干部放假回家孝敬父母,体制的治理效能会更高!

基层“财政危机”这个“怪物”成精了,横空出世了,是否受到了当家人应有的重视,我不知道。我写这组文章的目的,有敲钟的意思。未来很多年,基层财政状况很严峻,后果很严重,要早做打算啊!

转危为机,开创新时代!

(完)

注:本文是系列文章《李昌平:财政危机是个怪物》的最后一篇,如有转发需求,请尊重版权,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内容出处,感谢大家的支持与转发,欢迎批评。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834.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