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圆桌论坛|大湾区经济发展机会与香港定位:如何打造国际湾区经济?
嘉宾: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原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
主持人:非常荣幸和大家分享今天第一个专题,前面各位首席和大家讲了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的经济形势,回归到现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我们讲湾区时是四大湾区,刚才讲了美国经济的韧性以及近邻日本、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再看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湾区中可以明显看到支撑一个湾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两个因素,就是科技和金融。我们在谈的时候从三个角度,首先香港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对湾区尤其是粤港澳内地的几个核心的城市的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来如何带动?我们的规则是每个问题,每位专家3分钟以内,首先请屈首席来聊一聊。
屈宏斌:抛砖引玉。很显然,香港过去是对全国特别是对大湾区起到主要的离岸市场,首先在未来要先保住这个(保底),离岸市场要做好这个角色。把过去大湾区的企业也好,或者是大陆的企业要去别的离岸金融市场的东西,香港能不能市场份额继续做大一点。当然现在也有一个机遇就是去美国上市的可能少了,但是它也未必就来香港,它可以去新加坡或者是别的地方,香港这方面恐怕还要做更多的工作,把这个东西做好。
第二,大湾区的融合度还有待提升,其实大湾区的融合度比法兰克福和巴黎和布鲁塞尔这三个城市的融合度要小得多,至少人家还有一个统一货币,至少人家还有劳动力市场人流的更便利,我们这个实际上相比之下有不同的关税、不同的货币、不同的资市场本体系,甚至连货币政策都不一样。例如今年香港在加息,内地在降息,今后各方都要共同努力,在可控的前提下增强在人,商品和资金方面的融合。
第三,大湾区要做一个国际湾区。国际性方面香港有优势,或者说对大湾区和国家而言,香港真正的价值就在做大陆的其他城市不擅长和不能做的事。 比如国家和大湾区目前和未来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全球地缘政治新挑战,香港应该用好自身独特的一国两制和国际化程度优势,积极加强和发达经济体的经贸科技合作,这不仅会对香港自身的发展来说很重要,也会对大湾区和国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我理解屈首席是对香港对外基于金融、法律的制度和欧美制度的无缝的对接,我们也看到中国大陆在“一带一路”的出口方面,如果把东盟算上也有46%的比例。我想它对欧美开放同时对“一带一路”的开放和对内地的支持都是很重要的。
丁爽:粤港澳大湾区有足够的人员规模。同时,大湾区从经济的角度也是非常多样化的,是全国制造业的中心,同时也有科创,广州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也是有很好的基础。再到香港,它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当然在科创方面香港可以跟大湾区的其他城市进一步合作,但目前来说它最大的增值就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内没有任何其他地方可以替代。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个金融中心在过去几年的地位有所下降,原因是多样的,不是香港得能够控制的很多因素,包括一些社会事件和新冠疫情,现在金融中心的排名是有所下降的。
现在最关键的是怎么能够重新恢复香港昔日的光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回归于它的本源,一国两制,这是香港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它的税收制度具有吸引力,另外还有要素的自由流动,,包括资本、资讯、信息、数据等。同时,它还有独特的法律制度,刚才刘总也提到了普通法,不仅仅有普通法,而且有独立司法的特性。再呼应一下屈首席说的,就是要强调它是国际的。
所以香港一方面需要与大湾区其他地方融合,但是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特点,要对标国际,在面向国际方面,不仅仅是要面向欧美,现在看到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全球的贸易流、产业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的研究发现现在全球南部和南部的贸易流的比重在上升,南部和北部贸易流比重在下降,北部和北部的贸易流比重也在下降。除了欧美之外,香港也要抓住南部与南部之间的贸易流和资金流增加所带来的机会。
主持人:谢谢丁首席,有请程实分享一下。
程实:我觉得首席论坛不愧是首席论坛,三年之后回到香港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香港能够给大湾区带来什么,我觉得香港给大湾区主要有6个方面的帮助:
第一,香港能够给大湾区提供开放的激活点;
第二,能够提供改革的试验田;
第三,能够提供路演的大富态;
第四,能够提供资源的蓄水池;
第五,能够提供专业的强支持;
第六,能够提供的是绿色的影响力。
我每个稍微展开讲两句话。第一是开放的激活点,现在所处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地缘政治的动荡非常剧烈,前面两位首席讲得非常到位,香港对于中国的意义始终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实际上整个外资最信任、最习惯投资中国的一个平台,是我们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激活点。
第二是改革的试验田,香港的特殊点在哪里呢?我们改革的深水区或者是敏感点在香港可以有很多尝试的可能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数字货币,香港保有了三条路线的可能性,这在中国内地前两个是不可能的。香港对于内地的意义是有很多先行先试的空间。
第三是路演的大舞台,在香港实际上讲好所谓的湾区故事、中国故事最好的平台,这里听到的人是最多的。
第四是能够提供资源的蓄水池,这个资源包括人力、劳动力、知识、信息,这里都是有充分积累的地方。
第五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专业的强支持,前面丁首席讲得很到位,香港无论在法律、合规,包括金融的行业方面都有很多的积累和经验,这是未来湾区发展的重要的财富。
最后是香港绿色的影响力,我们都知道在座很多朋友都是从内地来香港的,香港是典型的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地方,可以成为大湾区绿色发展的一张很好的名片,因为香港是很好的旅游城市。
还有一点是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最近两年有一块发展得非常好,就是绿色金融方面的发展,绿色的债券的发行去年2022年在香港有超过800亿美金,增幅是超过45%,这是非常重要的香港未来可以帮助大湾区做好绿色金融的一个点。谢谢。
主持人:我们这个非常有层次性,屈首席强调了和欧美大市场的连接,丁首席是强调南南合作有非常重要的增长潜力,程首席说了是对湾区对内,罗首席是粤开广州的代表,从内地对香港有什么期望?希望香港发挥什么作用?
罗志恒:
谢谢主持人,前面几位专家谈得比较全面和具体,我简单补充一下。
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湾区往往是经济的概念,通过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让市场经济有一个效率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湾区相比,最大的异质性特点在于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的交织,不仅事关规模经济提高效率,而且还肩负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使命。大湾区的最大优势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如何发挥优势并让9+2个城市实现融合发展是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制度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使得资源、人口、货物的流动很难像内地统一大市场一样自然和顺畅。这意味着首先要承认制度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下功夫”。我认为与其均等地追求资金、产品和人员的全方位自由流动,不如以人的自由流动为突破口,逐一发力。这就要求公共服务领域的趋同率先破局,其实也更加客观和现实的。比如说社保的可携带性;比如说医疗和器械产品认证和标准的统一。
主持人:谢谢罗首席,第二个问题更加具体一点就是香港和大湾区核心的城市怎么样来深度合作,比如说屈首席说提了很多年,中间也有疫情中断了三年的影响,包括横琴、前海、南沙以及深圳现在所说的深港的河套科创中心,以及大家非常关注的北部都市区也哪些具体的可以推出,或者是未来的设想怎么样更好地嫁接双方的优势?有请屈首席先来。
屈宏斌:谈到香港和其他内地9个城市合作,金融和贸易方面的确有很多机遇,但科技和产业方面的合作前景我值谨慎的观点。香港有科技产业的基因吗?二十多年前董建华特首就说要搞科技“数码港”,那个时候内地没有阿里巴巴、腾讯、大疆,但凡数码港项目能做得靠谱一点,今天的香港就不是今天的香港了,没有杭州什么事了。一个地方的科技发展的基础是教育,知道香港每年的高考状元都报考什么专业吗?医学和金融,而不是科学和工程。个别小孩到海外学了计算机,拿了很好的学位回到香港之后结果找不到能发挥才能的工作。因此,香港应要好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尤其是和国际市场链接方面,为大湾区的产业链国际化助力。
主持人:刚才屈首席说的,我自己有另外一种角度。刚才我们说大疆,因为大疆的技术研发是在香港,但是你的产业化在深圳,所以这也突显了香港在研发,至少在大湾区的高度比深圳、比广州还是要强。既然有一个相对各自比较优势的融合,香港做一些研发,在迅速产业化方面,当然深圳、东莞、广州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动机,可以快速的产业化,这也各自的比较优势,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谈在科技方面有融合的可能性。
丁首席,您也谈一下自己的高见。
丁爽:我就谈一下我们在大湾区做的调查。关于融合的程度,我们对大湾区的制造商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调研,看在哪些方面融合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是比较不足。
融合得比较好的,一是海关的清关效率方面是做得不错。人才的交流,当然刚才也提到这方面肯定有进一步的改善空间,包括白领、蓝领方面。二是在资金的金融方面的融合,也是取得了一些进步。
同时比较欠缺的,也是大家觉得提升空间比较大的,一是税收方面的融合还是不够,当然这些都是因为制度和社会方面的差异造成,不是容易能够解决的。二是法制,大家比较笼统用了法制的差异比较大,融合比较难。三是规则和监管的方面融合得还是不够。还有就是政府的政策,政府政策协调的难度在疫情期间大家体会特别明显,这是我们调研的结果。
香港在发挥自身优势方面,我再延续刚才说的产业链的变化,我们也是根据对大湾区的制造商的调研看到,现在的制造商向外迁移的趋势还在继续,而且有更多的企业有这个计划。外迁有很多的因素,以前一般都是目的地的税收优惠或者是规避美国的关税,或者是目的地的人力成本更低,今年第一次地缘政治成为了首要的驱动因素,所以这可能还会持续地推动制造业的外移。
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并不是资本外逃,不是说中国的制造业要空洞化了。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企业最终会把超过50%的产能留在中国,所以并不是整个企业搬出去了,而是在增加新的产能时采用中国+1的模式,特别是外资企业,越来越采用中国为中国的模式,在中国生产,满足中国的需要。大湾区的多数企业认为中国在制造业方面非常有竞争力。产能外移并不是中国竞争力没有了,很多企业把核心的过程、程序、核心部件的生产留在中国,我们看到中国进出口当中中间产品的比例在增加,很多的产品是出口到东南亚、南亚来进行最后的加工再出口到欧美。
在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香港的金融服务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产业的外移和相应的资金流动,相应的风险管理方面香港的金融行业还是有独特的优势。
主持人:谢谢丁爽首席,下面有请程首席分享一下。
程实: 加强大湾区的融合可以做的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一点听上去挺中规中矩,相信在座各位都深有感受。很多人参加会议是从内地过来的,实际上我们在一个大湾区,在一个经济区内还需要经历出入境的过程,坦白讲在全球所有的湾区中都是没有的。所以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简化或者是便捷湾区内部的资源流动是一个应有之义,这是大湾区成为真正的大湾区的关键点。
第二个可以想象的方向或者是努力的方向,还是可以进一步加强信息资讯的深度沟通,今天这样的会就挺好的。因为我们在香港听到的关于中国经济,关于美国经济的看法和在内地听到的肯定是不太一样的。在大湾区来讲我们是整合所有数据资讯非常重要的功能或者是作用。
第三个可以努力的方向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搭配的基本的协调,现在基本上没有协调,因为香港是连续汇率制,香港的货币政策和美联储是绑定,内地的货币政策和全球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在降息降准的周期中,全球在讨论加息何时见顶的问题,我们如何做政策的搭配使得湾区的资源和政策效果协同,这是很重要的学术问题需要讨论。
第四个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彼此的根本利益的协同。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座的人,有的人工资上拿港币,有的人是拿人民币的。想问大家一句,这些人坐在一起的时候,哪些人更愿意看到美元更强,哪些人更愿意看到人民币更强呢?湾区如何更好地作为一个整体,根本利益要协同一致,这是未来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主持人:罗首席从广州的角度来谈一下。
罗志恒:
虽然我们粤开证券地处广州,但是我常年在北京,我更多是研究宏观经济和财政问题。
第一个维度可以从资源禀赋出发,看城市之间是互补为主还是竞争为主。大湾区“9+2”城市群一个显著特征是港澳和内地之间互补性强,而内地城市之间的互补性相对较差。内地9个城市每个城市的“十四五”规划粗看都是一样的,城市与城市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例如都在讲要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发展生物医药,这必然涉及资源竞争、利益竞争,最终造成无效浪费。而港澳和内地,其资源互补性反而较强的,港澳以服务业为主,珠三角明显制造业更强。因此从资源禀赋和互补性的角度,要充分发挥出港澳与珠三角的各自优势,推动产业融合互补,推动港澳的金融资本与珠三角的产业更好结合。
第二个维度是城市之间合作的激励机制是怎么样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会自发寻找生产在哪里,设计在哪里,市场在哪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市场经济下内嵌激励机制。但是企业决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之间如何更好的合作就很关键。实际上也可以看到,现在内地关于地方政府间合作搞的创新,要么是飞地,涉及税收划分、GDP核算等;要么是长三角弱化财政的区域归属,就是增量的财政收入各区域间是有分成得,这样也有利于合作。从这个角度看,湾区各个政府之间的合作,以及背后的激励机制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如果我们要做改革,这也是关键的方面,利益要共享的。刚刚程总是从群体、人的角度来谈,我这里则是从政府的角度,如果政府的利益不统一,干这个事没好处,则湾区城市间的合作就会受到影响和制约。
第三个维度是如何更好地让人、财、物在整个湾区内流动。这回到我们前述谈到的问题,首先就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要尽量拉平,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具体举措包括我们今天谈到的公共服务的可携带性,人流动的制度等。
主持人:谢谢,时间比较紧,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回到主旨,大湾区经济的发展和香港的定位如何打造湾区经济?每个人1分钟以内把你觉得最要发自内心深处怎么样才能做到,很简单地表达出来,每个人射一支箭。
屈宏斌:我对大湾区还是充满希望的,尤其是9+2里面的9个城市,9个城市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中国无论是搞创新也好还是继续反对脱钩也好,搞产业升级也好,这9个城市将起到排头兵的作用。至于另外两个个城市,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比如说香港,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不仅是为自己好,而且是为大湾区和国家好。
丁爽:贸易流和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化,相应地在金融方面,越来越多的贸易国倾向于用本币结算,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发展很快。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这方面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比如增加人民币市场的广度、深度,增加人民币的产品,特别是风险对冲的一些产品,在人民币的国际化方面香港应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还有就是数字人民币在海外的试点,这也是发挥香港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
主持人:丁首席也说了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包括人民币离岸,有请程首席。
程实:香港是一个有机体,要想让这个有机体变得更加健康和有活力,我们有两个共同努力的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对外打开自己拥抱世界,提升整个系统的开放型;第二个方向是对内改变自己,改革创新提升内部系统的竞争力,从这个方向着手大湾区才是完整的有竞争力的主体。
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尊重彼此的不同,我们只有承认和而不同,才能实现美美与共。香港的优势是金融和创新(学术方面),深圳的优势在于制造,在于创新的活力,广州的优势在于它是我们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创新中心,所以我们要利用彼此的比较优势才能更好地形成有机的主体。谢谢大家。
主持人:最后罗首席给一下政策建议。
罗志恒:我觉得是两个方面:一是统筹规划加上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世界湾区的发展往往都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装卸运输为主导的“港口经济”,第二阶段以临港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第三阶段以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经济”,最终发展到第四阶段,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经济”。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是要快速向第四个阶段迈进,这就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利用好横琴、前海、南沙的政策优势,吸纳更多科创企业聚集,依托现有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大科学工程,在高能物理、生物医药、等国际科学前沿领域抢占制高点。
主持人:非常感谢四位首席的真知灼见,这个环节到此结束,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7594.html 转载需授权!
原标题:WEMONEY研究室·数字金融周报|幸福消金用户投诉莫名“被贷款”...
原标题:银行业危机一周年之际,美国8家银行被纳入“问题银行名单”...
原标题:外媒:中国低空经济前景可观,是难以置信的经济机遇...
原标题:福州经济的“软肋”...
原标题:三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变动...
原标题:王均金委员:进一步激发民营银行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山西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原标题:澳洲1月新房贷款意外下降,今年房价料不会大幅上涨1月份,澳洲新房贷款意外下降了3.9%,与经济学家预期的增长相反,为今年低迷的房地产市场铺平了道路。...
找过中介办贷款的人肯定都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中介就像查户口一样要问各种问题?这太麻烦了,你们想省去这个步骤吗?那就好好看。作为一个专业的贷款中介,他们问客户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原因的,...
原标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
2024-03-08
2024-03-08
2024-03-08
2024-03-08
2024-03-08
原标题:WEMONEY研究室·数字金融周报|幸福消金用户投诉莫名“被贷...
原标题:银行业危机一周年之际,美国8家银行被纳入“问题银行名单”...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