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59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超265万亿元,高管平均薪酬146万

马无邪1年前94

来源 | pexels

2022年中国上市银行队伍扩至59家,包括6家国有大型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30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3家农村商业银行。

透视59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超265万亿元,高管平均薪酬146万 银行上市 资产规模 银行 行业新闻 第1张

文|严沁雯 张颖馨

编辑|张威

上市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中流砥柱,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力量,其发展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10月16日,在“2023年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发布《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3》(下称《报告》)。

根据《报告》,2022年中国上市银行队伍扩至59家,包括6家国有大型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30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3家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22年末,59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超265万亿元,约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4%。

265万亿上市银行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哪些经营成效?背后的高管团队构成及薪酬情况如何?未来发展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报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景式解析。

普惠客群再下沉,个人经营贷款增长明显

“2022年,上市银行延续稳健发展态势,坚持‘规模、结构、效益、效率、质量’动态均衡发展,在规范公司治理、加快业务变革、强化风险管理、推进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取得成效,为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稳固、可持续的金融支撑。”邢炜指出,过去一年,上市银行持续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报告》显示,2022年上市银行对制造业企业、科创企业、涉农领域、普惠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给予信贷资源倾斜。58家上市银行对公贷款余额超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对公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具体来看,在制造业贷款方面,已披露年报的58家上市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共计14.59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占公司类贷款的比重达17.4%,较2021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上市银行加强制造业贷款投放的趋势明显。

普惠金融方面,2022年,上市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业务实现了量增、面扩、价降,以及首贷、续贷和信用贷款推进力度的持续加大。具体体现在:

首先,上市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据《报告》统计,从已披露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数据的53家上市银行来看,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总计14.42万亿元,占全国普惠小微贷款总额的61.1%。

其次,上市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从已披露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利率数据的36家上市银行来看,有20家上市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利率水平最低的三家上市银行分别为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利率分别为3.75%、3.81%、3.84%。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银行普惠业务客群下沉特征明显。通常而言,普惠小微贷款户均贷款余额越低,表明普惠小微客群下沉程度越深入,从披露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且同时披露客户数的41家上市银行来看,普惠小微贷款户均余额平均为88万元,户均余额低于一百万的银行超过披露数据上市银行的一半。

对公业务之外,上市银行亦持续拓展个人客户群体,不断夯实客户基础。

整体来看,2022年已披露年报的58家上市银行个人贷款规模达58.78万亿元,同比增长5.09%,整体延续了稳定增长,其中,有50家个贷投放规模实现增长态势。

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2022年,已披露相关数据的57家上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达36.30万亿元,同比增长1.77%,整体保持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

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2022年,已披露相关数据的52家上市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为3.98万亿元,同比增长6.61%,增速明显高于上市银行个人贷款规模增速。

此外,个人经营贷款增长明显。《报告》显示,2022年已披露相关数据的49家上市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规模达5.79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8%,成为推动个人贷款增长的重要力量。

高管平均薪酬145.56万,女性高管占比17.3%

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上市银行服务实体的力度正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与其经营深度关联的高管团队情况亦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报告》,中国上市银行高管性别特征明显。截至2022年底,上市银行共有526名高管,其中女性高管91位,占比17.3%。在各类银行中,大型银行和股份行的女性高管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7.6%和7.1%,显著低于全部上市银行的平均值;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女性高管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0.2%和22.6%。

在年龄方面,上市银行高管群体年龄跨度比较大,大多数高管处于50岁至55岁。《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上市银行高管平均年龄为52岁,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2岁。

而在任职时间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国上市银行高管团队平均任职时间为4.1年;其中,大约25.5%的高管任职时间不足一年。这意味着,当年有接近四分之一的高管发生变更。

具体来看,据《报告》统计,2022年,中国上市银行共有17家发生了董事长变更,其中大型银行2家、股份行1家、城商行11家、农商行3家;9家上市银行发生行长变更,其中股份行2家,城商行5家,农商行2家。

深度参与上市银行经营的高管团队,薪酬情况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报告》对此进行分析指出,过去一年,执行董事及独立董事薪酬均有下降。

2022年,上市银行执行董事平均薪酬总额为152.32万元,相对于上一年(158.25万元)下降3.75%。《报告》称,背后原因是城商行和农商行执行董事平均薪酬的下降(分别下降7.48%和9.93%)。

上市银行独立董事平均薪酬则为28.47万元,相对于上一年度(29.36万元)略为下降3.03%,主要由大型银行和城商行独立董事平均薪酬的下降所驱动。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近五年来,独立董事平均薪酬首次出现下降,此前保持上升趋势。

另据《报告》,2022年,中国上市银行高管平均薪酬为145.56万元,相对于上一年(150.02万元)下降2.97%。除大型银行高管平均薪酬(99.67万元)相对于上一年度(89.54万元)增长11.31%之外,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高管平均薪酬均呈下降趋势,相对于上一年度分别下降1.03%、6.12%和6.55%。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类型银行中,高管层的薪酬差距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此之中,大型银行较为特别,2022年度高管平均薪酬(99.67万元)高于执行董事平均薪酬(83.76万元)。《报告》认为,这意味着大型银行高管层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薪酬差距的“倒挂”,即董事长、行长、常务副行长等薪酬水平反而低于其他职级相对较低的高管层成员。

“这是因为,大型银行纳入中管干部范围的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受到‘限薪令’的影响,而高层管理者(通常为董事会秘书、首席风险官等)的薪酬水平则不受‘限薪令’影响。”《报告》分析称。

对于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其2022年度的高管平均薪酬水平分别为199.29万元、146.08万元、119.56万元,均低于执行董事的薪酬水平(分别为209.58万元、147.70万元、138.35万元)。因此,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高管层成员之间的薪酬差距是正常的,体现出这几类银行采取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高管聘任与薪酬决定机制。

资本补充承压,消保工作待优化

在顶住多方压力交出不俗成绩的同时,上市银行也面临着不小挑战。如何在破解经营重点难点问题中提质增效、补齐短板弱项,是上市银行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净息差收窄,经营压力增大;后疫情时代,资产质量承压;银行估值偏低,外部资本补充不易。”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荣森分析,新形势下如何平衡兼顾资本、规模、质量、效益,走出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是新时代给银行业的考题。

据悉,基于上述背景,浙商银行提出“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通过优化调整资产结构,持续牵引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调整。经过一年多实践,成效开始显现。截至2023年6月末,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实现营收95.17亿,同比增长26.71%,占全部营收的比例达到29.58%,同比提升5.24个百分点;非息收入占比提升1.07个百分点至27.86%。

总体而言,依据《报告》,银行业如下几方面挑战值得关注:首先,存款实现高速增长,需持续关注发展趋势。2022年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增速、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存款定期化趋势下,存款成本持续上升,上市银行存款平均利率从2020年的1.81%上升至2022年的1.85%,给银行负债端的存款成本管控和净息差空间稳定带来挑战。

对此,《报告》指出,建议上市银行合理调整存款布局,提升存款利率定价能力,优化负债端成本管理;同时,持续推进存款及其替代类产品创新研发,精准满足客户不同需求,增强客户黏性;再者,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其次,资本补充承压。伴随着息差延续收窄趋势,特别是2022年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双重承压下,内源性资本补充难度持续提升,商业银行仍需拓展多元化、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

最后,消费者保护工作仍有改进空间。根据《报告》,目前银行业消保现状如下:其一,信用卡业务是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灾区”;其二,理财市场震荡使得相关业务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滋生风险的“新爆点”;其三,个人贷款业务结构性波动令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不稳。

具体就理财市场波动成为冲击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新爆点”来看,原因主要涉及:收益未达预期容易使消费者误生“被欺诈感”;相关风险信息披露不到位导致理财资金违规流向高风险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部分网点仍存在过度营销“轰炸式”推送,影响消费者体验。

针对上述挑战,《报告》指出,未来银行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持续践行金融的人民性,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银行体系;规范信用卡业务行为,提升客户体验。推进理财业务精耕细作,不断提高理财服务质效;加强个人贷款业务管理,提高服务精细化水平;优化展业方式,规范产品宣传和产品营销话术行为。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7442.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