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银行不良率呈下降趋势

马无邪2年前127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随着2023年经济逐渐恢复,银行资产质量也逐步好转。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3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2%,较上季末基本持平。

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银行不良率呈下降趋势 金融 银行风险 银行 行业新闻 第1张

近日,上市银行陆续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其中,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亦逐渐下降,资产质量稳步提升。业内人士认为,上市银行对公贷款业务的资产质量正在稳步优化,下一步还须进一步关注个人经营、住房、消费等零售贷款的资产质量。

全面加强资产保全

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今年以来金融机构持续关注金融风险防范。日前公布的上市银行业绩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银行防风险的成果。

中国建设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166.36亿元,较2022年年末增加238.11亿元;不良贷款率1.37%,较2022年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50%,较2022年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1.03%,较2022年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及占比较2022年年末实现“双降”;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0.83和0.67;拨备覆盖率291.51%,较2022年年末上升1.23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称,对公贷款资产质量受冲击幅度较大,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受影响时间更为久远;不过,在经济不断修复的大环境下,上市银行对公贷款业务的资产质量稳步优化,须进一步关注个人经营、住房、消费等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

资产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同时,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策略不断升级。银行重视特殊资产处置成为银行盘活潜力资产的新选择。例如,建设银行披露称,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发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23.50亿元,入池本金规模44.93亿元;发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4.19亿元,入池本金规模31.88亿元;发行纯信用类小微企业不良资产支持证券1.87亿元,入池本金规模16.30亿元;发行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0.95亿元,入池本金规模5.60亿元。

此外,银行注重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例如,平安银行披露称,该行深化科技赋能,持续提升智慧特管平台及“特资e”线上化、智能化水平,不断丰富平台功能,更好助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

在运用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渠道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对于受各类风险因素影响链条长度不同的地区和行业,银行应灵活调整处置思维,在营商基础较优的领域探索风险资产价值提升与处置一体化的方式,有效提升资产质量;进一步积极活用各类传统和新型处置渠道,并通过线上资产推介、竞价转让等手段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提升专业化和智能化估值能力,增加风险资产尤其是特殊资产处置领域的科技投入,解决资产定价的瓶颈问题。

提升风控体系完善性和前瞻性

近年来,防风险一直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原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出台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促进银行提升风险计量精细化程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8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的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与防控体系,继续推动重点地区和机构风险处置,强化风险早期纠正,丰富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和手段,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下一步,应高度关注银行资产质量稳定性。“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采取较多金融政策如推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工具,有力地支持市场主体走出困境。但部分贷款如普惠小微贷款的潜在风险,可能尚未充分暴露。此外,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市场风险是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灰犀牛’,如果不及时有效化解,将可能影响银行表内外资产的安全性,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具体到房地产领域,董希淼提示道,房地产市场能否企稳回升,将很大程度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定和风险化解。下一步,在加大对优质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支持的同时,应尽快从需求侧发力,加快调整优化住房限购、限贷、限售政策,综合采取下调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限、取消“认房又认贷”等措施,加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实施力度。央行应加强对金融机构指导,引导利率偏高的部分存量房贷利率阶段性降低,进一步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

在风险防控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建议,银行要提升风控体系的完善性和前瞻性,格外关注城市低收入客群、房地产和住宿餐饮行业、经济偏弱地区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风险防范,严防新增不良;在合理区间内适度调整拨备计提,保持整体风险水平稳定;全面动态评估预期信用损失,及时充足计提信用风险损失准备;健全普惠金融领域的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构建全流程风控管理体系,提升小微贷款的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灵活调整授信政策。

另外,董希淼建议,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部门应设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监管要求和考核指标,引导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价格与节奏,保持业务发展可持续性,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继续加大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力度,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支持中小银行综合运用优先股、定向增发、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补充资本,不断增强资本实力和稳健发展能力。银行自身应提升对宏观形势和行业发展的研判能力,通过降低负债成本、发展中间业务等优化盈利结构、稳定收益水平;要加强和改进全面风险管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要综合运用现金清收、自主核销、不良资产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理力度,提高处置能力。

举报/反馈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6830.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