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明年财政政策重点在这

马无邪1年前94

明年财政政策重点工作明晰,这不仅关系着一年四五十万亿财政资金如何分配,与企业、百姓利益相关,更关系着明年经济社会发展。

12月29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下称“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一大重点是研究部署2023年财政工作。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而如何落实“加力提效”成为明年财政政策的重点。

一文读懂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明年财政政策重点在这 政府支出 国内宏观 政府债务 行业新闻 第1张

重点一:减税降费不会退出而是延续完善

近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一般都会提及减税降费,这已经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招牌动作,帮助企业纾困激发市场活力。但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提及减税降费,这也引起市场对明年减税降费政策走向关注。

不提并非就没有。上述财政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积极财政政策五大重点时,排在首位的是完善税费支持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此次会议首要强调完善明年减税降费措施,是一大亮点,这也是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一大体现。

今年为了给企业纾困,中国推出力度空前的一揽子税费支持政策,预计规模超过4万亿元。当然其中部分税费优惠政策属于阶段性优惠政策,不少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相继到期,未来这些政策是否延续备受企业关注。

不久前,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解读明年财政政策重点时表示,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2023年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将面临困难,对于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

“考虑到2023年是新冠疫情之后,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一年,应注重结构性减税降费,将减税降费的重点放到重点企业以及重点行业之上,而小微企业、个体户、困难行业显然是下一步到期税费支持政策延续的主要对象。”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告诉第一财经。

普华永道中国行业发展与税务战略主管合伙人李军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年底到期的税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于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税费减免政策;二是对于特定行业,比如生活性服务业、公共交通运输、快递收派等困难行业实行较大力度的加计抵减、免征增值税等。目前,我国经济处在疫情后刚开始回暖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的困难仍然存在,因此,这些纾困政策仍然有必要在2023年延续。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意味着减税降费的重点在于追求效率而非增量规模。近年来宏观税负持续下行,有力地提高了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但是在预期转弱的背景下减税降费对拉动经济的效果有限,同时导致了财政汲取能力下降,推升了债务。因此,未来可能更多是收入端完善减税降费和支出端发力的组合。

专家普遍认为,明年税费支持政策会优化,但考虑到财政可承受能力,预计减免规模会低于今年。而为了扩大国内需求,财政支出政策将被摆在更重要位置。

重点二:财政发力重在统筹财政资源

上述会议在部署明年财政工作五大重点时,排在第二的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财力保障。

温来成表示,明年财政政策加力最直接体现正是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而这需要统筹财政资源。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扩张性财政政策一大表现就是扩大财政支出,而这就需要适当增加财政赤字规模,释放明确积极信号,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可能略超3%。保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预计明年新增专项债规模在3.6万亿元至4万亿元之间,从而保持政府投资力度不减,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

罗志恒认为,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是保持必要支出力度以及防范风险的必然要求,尤其是要加大存量资金和国有资源的盘活,避免资源闲置与债务上升并存,这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优势的体现。

重点三:优化支出结构依然是重点

近些年财政政策重在提高效率,其中一大关键就是动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而这也是明年财政工作的一大重点。那么明年几十万亿财政资金会重点投向哪?

上述会议在部署明年财政工作重点时,要求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提高支出效率。

明年科技支出将会作为重点领域被保障,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是重中之重。上述会议还提出,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而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支出、生态环境治理等依然是明年财政支出重点。上述会议要求,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抗疫相关的卫生健康支出约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5.3%。社保和就业支出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7.4%。教育支出约3.41万亿元,同比增长5.9%。科学技术支出约0.79万亿元,同比增长6%。

另外,明年政府将继续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支出,从而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等重大项目建设。另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将会继续加强,真正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必问责”,以提高财政资金适用效益和政策效能。

重点四:均衡区域间财力支持三保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别大,各省份间财政实力差异较大。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财政通过强化转移支付来均衡地区间财力水平,成为未来财政工作一大重点。

上述会议在部署明年财政工作重点时,其中之一正是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转移支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央持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近五年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累计40.7万亿元、年均增长8.4%,高于中央本级支出增幅4.9个百分点。其中今年为了支持地方退税减税和保障民生,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近9.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5万亿元,增速创近年新高。

前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财政政策时,也要求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

专家预计,明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会继续增加,资金会更多地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以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不发生财政风险。

重点五:地方债风险防范继续保持高压

上述会议在明年财政重点工作最后一点,是要求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温来成表示,明年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积极财政政策在加力提效的同时,也要注重防范财政风险。而财政风险最突出的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强化对违法违规举债监管,防范化解隐性债务。

上述会议要求,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积极配合防范化解重要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聚焦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2018年以来中央不断强化隐性债务监管,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目前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而存量隐性债务化解也取得成效。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撰文表示,这些年,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政府法定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控制在50%以下,地方隐性债务减少1/3以上,财政状况健康、安全,为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足够空间。

刘昆近期撰写的《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一文,也谈及未来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思路。文章要求,坚持高压监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逐步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按统一规则合并监管。加大违法违规举债查处力度,完善问责闭环管理和集中公开机制。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打破政府兜底预期。

罗志恒表示,这对地方债风险防范是采取严肃监管和严厉问责的态度,同时从监管技术、问责方式上做了更细致具体的安排,目的就是防止财政在对冲经济社会风险过程中自身风险的明显扩大,为未来面临更大不确定时腾出政策空间。

隐性债务大多数由地方政府借道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违法违规举借。国务院早已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上述会议再次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专家认为未来市场化转型依然是平台公司发展方向,要真正打破政府兜底预期,“谁举债谁负责,谁家的孩子谁抱”。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682.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