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新征程,上海农商银行书写“人民金融”新答卷

马无邪2年前160

“新三年”新征程,上海农商银行书写“人民金融”新答卷 三农 上海农商银行 金融 行业新闻 第1张

艾侬商

过去三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态势,上海农商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集团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28%,不良贷款率保持同业优秀水平,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三年”(2023-2025年)新起点上,上海农商银行将始终高举人民金融旗帜,坚持走轻资本、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内涵式增长道路,朝着“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建设具有最佳体验和卓越品牌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乡村振兴的“深耕者”,金融开拓城乡融合新路

服务“三农”是个“苦活”,也是上海农商银行立行之本。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近680亿元,继续保持上海地区市场份额第一。面对“三农”工作的新特点、新需求,上海农商银行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助力上海走出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量身定制,打造符合大都市特点的“精品农业”。上海农商银行推出了全市首笔生猪活体资产抵押贷款、全市首笔“地理标志”赋能商标价值质押融资业务、“乡村生态贷”等创新金融产品,着力探索订单农业、家庭农场、农批农贸数字化平台、“新市民”入乡就业等服务,让民生愿景变成“摸得着看得见”的幸福实景。

信用先行,“整村授信”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上海农商银行已完成评定102个诚信村、3个诚信镇,为近千户村民主动授信逾2亿元,信用基础好的农户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就能获得信用贷款,下一步还将探索由“整村授信”升格为“整村金融”模式。

村镇样板,推广产业兴、乡村美的“上海经验”。上海农商银行在全国发起设立了35家村镇银行,明确提出“小而美”“小而强”的发展定位。“上海经验”与地方产业实际紧密结合,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并全力支持农田改造、河道整治、道路修缮,农村绿化等民生项目,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企业成长的“陪伴者”,金融推动科创良性循环

服务科创是个“慢活”,涉及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有别于过去“银行放贷—企业还本付息”的“一锤子买卖”,上海农商银行持续塑造“陪伴”企业成长的服务理念,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努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六专”护航,健全“敢贷会贷”长效机制。上海农商银行以科技金融“六专机制”(专营的组织架构体系、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专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专项激励考核机制和专属客户信贷“新三查”标准)为核心,并于6月成立了上海地区银行业首个总行级“科技金融事业部”。截至6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83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超3000户,规模与户数均位列上海同业前列。

与时俱进,化解科创企业“成长的烦恼”。上海农商银行建立了包括信贷、票据、投贷联动、跨境并购在内的多元产品体系,涵盖科技企业初创孵化期、成长发展期、快速扩张期、并购跨越期、上市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个性化需求。

汇聚众力,共建企业茁壮成长“鑫生态”。今年2月,上海农商银行升级推出“鑫动能3.0”服务方案,携手政府单位、园区平台、交易所、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等,提供产业整合、政策对接、投资引荐、专业辅导、人才管理、金融科技等服务。截至6月末,“鑫动能”库内企业达870家,授信规模超750亿元。

社会治理的“探索者”,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服务社会是个“细活”,家长里短等“琐碎小事”的背后是一篇民生“大文章”。上海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启动建设“心家园”公益服务项目,加大服务老年人、新市民等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努力探索金融赋能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深入社区,普惠赋能社会治理的主阵地。上海农商银行通过建设“心家园”公益服务站,将触角从网点延伸至乡镇、街道、社区,成为社区居民的服务中心、交流中心、共享中心、共建中心,计划到2024年末在全市建成1000个服务站,基本实现规模社区或乡镇全覆盖。

传递温暖,满足市民迫切需求的百宝箱。上海农商银行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民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提出针对性服务方案。如针对小区“加梯”问题推出“鑫e贷”专案“加梯贷”,户主通过线上申请,3分钟即可审批额度,随借随还。

反哺社会,东西部可持续帮扶的样板间。近三年上海农商银行累计捐赠资金总额超6600万元,并高度重视公益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以持续多年结对帮扶云南马关县为例,该行从早期的直接捐赠资金为主,到近三年着重帮助完善乡村规划和社会治理,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示范项目等提供捐赠资金,增强帮扶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为金融赋能社会治理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可复制案例。

绿色发展的“先行者”,金融擘画未来生态蓝图

服务“双碳”是个“新活”,要求商业银行发展理念同步焕新。上海农商银行立足“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银行”的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超57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32%。

建章立制,搭建绿色金融制度体系。上海农商银行在顶层设计上确立了以《上海农商银行“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和《2021-2025年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为“双支柱”,配套系列授信流程、考核激励、分类标准、业务规范等细分制度。同时,该行率先设立绿色金融特色机构“长三角金融总部”,带动绿色金融项目批量落地。

向“绿”而行,加强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上海农商银行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围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服务、绿色理财、绿色租赁五大业务方向提供服务,“首单首创”不断涌现。截至6月末,全行绿色债券投资余额逾100亿元,资管产品中绿色债券的配置额较上年末增长近37%。

杠杆撬动,带动各界共建美好未来。上海农商银行持续发挥金融工具的杠杆撬动作用,对内积极推动降能减耗,率先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报告,并发布ESG报告和TCFD报告;对外通过设立个人碳账户激励市民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通过差别利率等措施鼓励小微企业节能降碳,通过与集团子公司长江金租的“银租联动”支持交通运输等行业绿色转型。

苦活、慢活、细活、新活,本质都是上海农商银行以实际行动践行“赚辛苦钱、赚实在钱、赚专业钱”的经营方式,在金融市场上努力开辟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多“农商贡献”。

举报/反馈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6707.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