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降息陆续落地 财政及准财政工具加力可期

马无邪1年前118

LPR再现“双降”

如市场预期,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结束连续9个月的“按兵不动”,1年期和5年期报价同步下调10个基点。本次LPR下行将带动银行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并为住房需求释放带来支撑。业内预计,后续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加码,财政及准财政工具加力可期。

政策性降息陆续落地 财政及准财政工具加力可期 利率走廊 央行逆回购 mlf 行业新闻 第1张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以下简称5年期LPR)为4.2%,相比上次均下调10BP。

记者了解到,此次LPR下调主要是因为定价锚MLF下调及存款利率下调、两次降准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此次LPR下调属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的一部分,后续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加码,财政及准财政工具加力可期,如专项债加快发行进度并提高使用效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增加额度等。

联动降息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加点的方式形成报价。

其中,MLF利率是央行中期政策利率,代表了银行体系从中央银行获取中期基础货币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简言之,LPR等于MLF+点差。

最新报价显示,6月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为4.2%,相比上次均下调10BP。此次MLF下调主要因为定价锚MLF下调。从历次LPR调整看,如果MLF利率下调,那么LPR必下调。

近期新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也构成LPR调降的重要原因。在MLF利率不变时,LPR有过三次下调,主要因为降准或者存款成本下降带动银行资金成本下降。比如2022年5月虽然MLF利率保持稳定,但由于4月存款利率下调,当月5年期LPR单边下调15BP。

继六大国有银行宣布下调部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后,今年6月12日股份制银行快速跟进,存款利率降息幅度在5-15BP不等。此外,去年11月、今年3月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合计约100多亿元,前述两项措施有助于降低加点幅度。

“我国经济在经历一季度强劲反弹后,经济复苏节奏有所放缓,加之海外需求前景不确定性较高,市场担忧经济复苏放缓。央行通过降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加快恢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就在上周,逆回购、SLF等政策利率也下调,这属于政策利率的联动降息。去年9月,央行货币政策司发文称,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利率走廊机制有效运行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相比之前,央行将利率走廊机制纳入政策利率体系之中,而利率走廊的上限是SLF利率,下限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实践中,利率走廊并不是资金面的主要约束,7天逆回购利率和一年期MLF利率才是资金面的锚,二者的重要性远高于利率走廊。因此央行的政策利率体系可简化为以“7天逆回购利率和一年期MLF利率”为双核心,辅以利率走廊的机制。两个双核心政策利率无论哪个先下调,理论上都会带来另一个利率的跟进下调,然后才是SLF利率调整。

不过利率走廊的下限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并不会联动调整,因此利率走廊的宽度收窄。SLF利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之差被称为利率走廊的宽度,如以7天SLF利率作为利率走廊的上限,本次调整之后利率走廊的宽度为255BP,而三年前则是285BP。

在逆回购、MLF、SLF等政策利率调整后,LPR等基准利率及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存贷款市场利率均会调整。此次LPR调整后,贷款利率将继续下降,全国层面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将降至4%,而楼市较“冷”的地方首套房贷利率可突破前述下限。此外,本次1年期LPR报价下调后,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未来银行存款利率或将继续小幅下调。

周茂华表示,国内通胀温和可控、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央行政策空间充足。同时,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整体保持良好,LPR仍有调降空间。但国内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压力依然较大,再考虑金融配合后续其他宏观政策发力,不排除央行仍有通过降准(定向降准)、结构性工具释放低成本、长期限资金的可能,为经济复苏营造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

财政及准财政政策有望逐步加码

在市场看来,此次LPR下调属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的一部分。6月16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会议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随着降息落地和LPR 报价下调,后续货币、财政、产业、就业政策等均有望逐步加码和协同发力,以促进需求进一步修复。温彬表示,可期待的政策包括财政赤字和专项债使用有望提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大发行量,以补充项目资本金、支持基建投资。减税降费等举措进一步出台,扩大降成本的空间。

专项债方面,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发行1.8万亿元,还有剩余2万亿额度待发行。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独家报道,2023年第二批地方债额度已于5月中旬下达省级财政部门。理论上本批次可下达的最高额度约1.9万亿元,其中专项债1.6万亿元。

与此同时,5月底6月初,财政系统正组织申报2023年第二批专项债项目。新一批专项债项目通过财政部审核后,地方的可发债项目将明显增加,以更好匹配新下达的额度。目前福建省已完成剩余批次专项债的发行,后续其他省份专项债也将陆续发行。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被市场广泛预期。该工具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2022年两批金融工具合计投放7400亿元,对稳投资起到了重大作用。

据了解,去年7月底国务院办公厅部署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金融工具等投资政策落地实施。其中,协调机制牵头单位为国家发改委,共计18个部委联合办公、并联作业、高效运转,推动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协调机制及其统筹实施的政策工具,做到了宏观政策和微观项目相结合,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相衔接,储蓄和投资相贯通,发展和安全相统筹,对稳经济大盘和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如是评价协调机制的积极作用。

记者从多位地方投融资人士处了解到,今年3月一些地方已开始储备2023年金融工具项目。“按照国家、省里安排,今年金融工具项目申报工作将提前进行。我们已进行基金工具项目储备工作,以提高申报通过率,争取更多资金投放支持重大项目。”西部省份某地市发改系统人士表示。

再如,今年2月江苏银保监部门就要求政策性银行要尽早做好新一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承接准备工作。广东省6月14日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要全力抓好有效投资,充分用好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加快项目建设资金拨付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国海证券一份研报称,今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大概率会在6月-8月落地,额度或在7000亿元以上。相比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资金发放不需要经过人大审批,流程方便;直接与央行PSL对接,对金融市场扰动小等优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1056.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