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科院报告:财政支出两年增速高于收入,紧平衡持续

马无邪9个月前74

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为何存在温差?财政与经济之间为何存在温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2023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从财政收支方面进行解析。

文|《财经》记者 邹碧颖

财科院报告:财政支出两年增速高于收入,紧平衡持续 行业新闻 第1张

编辑|王延春

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为何存在温差?财政与经济之间为何存在温差?2月28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了《2023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宏观经济数据亮眼,但企业增收不增利,微观主体感受偏冷、压力较大。此外,受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影响,叠加经济增速下滑,财政与GDP增速“剪刀差”明显;而减税降费加大了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剪刀差”。

《报告》指出,宏观经济数据与微观感受存在温差,一是因为三年疫情等因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二是不同行业盈利和不同类型企业资产报酬率复苏发生结构性变化;三是宏观数据通常使用实际增速,而微观主体更关注名义增速,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幻觉”。

《报告》指出,中国财政平衡压力不减。2023年实际财政支出增速5.4%,2022年财政支出增速6.1%,两年平均增速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年平均增速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两年平均增速明显高于收入的增速。而转移支付持续加力,中央新增财力全部转移到地方使用。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来看,2023年全国所有新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用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比重为86.08%,这就意味着中央本级支出占比仅为13.92%。

《报告》指出,年度财政收入增速总体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从调研问卷的数据看,2023年西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速达到11.69%,东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速达到8.56%,中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速达到5.14%,东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速为7.18%。

《报告》指出,财政收入呈结构变化,统筹空间收窄。一是税种增长的结构化。分税种看,增值税数据高增长、车辆购置税和房产税正增长,其余税种多增长乏力。二是税与非税的“跷跷板”效应依然持续。最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持续负增长但有边际改善态势。

《报告》指出,无论是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还是赤字率,几年来呈持续扩大态势。特别是2023年下半年调整预算、增加赤字率达3.8%,达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赤字率新高。此外,2023年地方债利息支出约为1.2万亿元,而2015年这一数据只有约480亿元。国债利息支出2023年约为7600亿元,相比2015年国债利息支出规模约高出4500亿元。地方债利息支出规模已大于国债利息支出规模。

《报告》指出,债务依赖度和利息支出不减,政策成本增加。专项债券付息明显趋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针对724个市县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专项债付息支出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比重分别达到7.98%、9.24%、11.09%和13.9%。同时,政府投资乘数降低,政策效果走弱。2020年第四季度以前,专项债发行与基建投资显著相关,但2021年以后,特别是2022年、2023年,专项债提前发行、规模加大,但基建投资完成额增长幅度相对不够同步。

《报告》认为,分税制改革的激励效应边际递减,弊端日益凸显。《报告》建议,优化央地债务结构,政策加力可适度提高中央债务比重;强化预算优先序、保障重点支出;实质性推进事权上移;至少将中型城市、城市集群或一体化区域作为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和要素承载主体,而不是以县域作为空间单元进行资源配置;此外,建立债务风险跨周期出清的长效机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提高财政支出乘数等等。

本文链接:https://blog.j4ck.cc/10393.html 转载需授权!

最新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